在刚刚落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智能交通、新材料等各项尖端科技大放异彩。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尖端科技如何从世博会走向世界,如何真正的走入人们的生活?
11月11日,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论坛上,围绕“尖端科技月未来生活”的主题,GE、霍尼韦尔、3M、拜耳、思科等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学家围绕创新材料、云计算、绿色能源、智能城市等主题进行演讲,而他们的演讲都共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反向创新已近成为全球研发的新趋势。
所谓“反向创新”即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开发产品和技术,然后把产品销往包裹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由于这种创新模式与传统的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开发后,再通过技术转让或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创新模式相反,故被称作“反向创新”或“逆向创新”。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制造商认为“全球本土化”是最有效率的产品研发模式,即跨国公司选择在本国开发优秀的产品,然后根据各地市场的情况做一些改动,推向全球。如今,中国等人口众多的经济新兴体正在快速发展,新兴市场对真正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正在产生强大的消费力。2007年,以“反向创新”的创新和管理的模式下GE中国研发中心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理念,几年来这种模式不但促进了GE业务在中国及全球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所采用。
“反向创新”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新模式,而上海成了这一模式的集中承载地。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上海累计引进外商投资研发中心316家,涉及汽车、化工、电子、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在本市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有47家,占14.9%.财富500强企业设立了50家。2009年,外商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32.59亿元人民币,占到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55.5%
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在论坛上表示,上海始终把推动科技创新放在优先位置,把吸引外来投资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全球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压阀投入不断加大,研发的层次不断提高,对上海产业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果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