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 沈文敏)在接待7300余万名游客,奉上184天“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之后,世博组织者和参展方又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紧张、有序地投入到了“后世博”的工作中。
当200余个场馆的资产处置和撤展拆馆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时,拍卖作为最公正、高效地资产处置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参展方的肯定。众多自建馆、租赁馆纷纷就场馆资产处置与沪上一些拍卖企业联系洽谈。
记者今天从上海拍卖行获悉,罗马尼亚馆、阿尔及利亚馆、哈萨克斯坦馆、尼泊尔馆、捷克馆、远大馆、人保馆、香港案例馆、北京国奥村案例馆等参展方已就资产处置事宜与上海拍卖行进行了深入商讨。上海企业联合馆已授权上海拍卖行通过拍卖方式处置该馆全部资产。
为此,记者采访了不久前成功发起运作首届世博护照拍卖的中国拍卖行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总经理林一平。他表示,世博场馆资产拍卖是拍卖企业发挥专业运作能力、体现“拍卖”独特价值的一次契机。上海拍卖行已经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地为世博各场馆方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