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志愿者在世博园为一位来自宁波85岁的戴桂芳老人送上鲜花和纪念徽章。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新华网上海10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许晓青
独居时,机器人管家帮助老人控制电器、送饭送水,沙发可以自动测量身体指标,并通过无线通信定时传送给社区医生;家人回来后,年轻人负责照顾老人和孩子,孩子们则为老人们唱歌……这一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不是科幻电影,而是记者在上海世博会诸多场馆中看到的真实展示。
当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成为世博会众多参展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德国馆里的“多代屋”旨在加强社会沟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探索科技如何让“三世同堂”更加和谐,日本馆则展示了一个能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器人。
在现实的中国家庭结构中,“二世”、“三世”甚至“四世”同堂的情况非常普遍。
“几世同堂、儿孙绕膝的观念,使得中国的老人更希望同家人住在一起,而不愿意住在养老院,再加上居家养老的成本低、效果好,中国的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社区养老也正在一些大城市成为一种新趋势。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质量协会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居家养老、社区敬老院以及社会养老院三种养老方式中,83.3%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43.2%的老年人最希望社区安排上门服务。
周孝正认为,德国馆的“多代屋”模式其实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社区养老方式,值得中国借鉴。
记者看到,由斯图加特西区父母儿童活动中心协会设计的“多代屋”共分六层,顶层为陪护式居住,以下分别是公共起居室、儿童看护、家门口的服务、儿童演唱和二手商店。多代屋中,幼儿园、青少年俱乐部、中老年人的聚会地点以新颖时尚的方式集中到了一起,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轻松地交谈,增进彼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