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要闻播报

塞尔维亚馆:接待员世博园内手捧《庄子》说世博

时间:2010-10-12 14:18   来源:文汇报

亚历山大在塞尔维亚馆外迎接游客

  世博网10月11日消息:在世博园里,会说中文的外国人不少,但是能同你神侃庄周梦蝶、鼓盆之戚的可不多。塞尔维亚馆接待员亚历山大就是这样一个“中国迷”。小伙子来自塞尔维亚的著名大学贝尔格莱德大学,专业是中文。在塞尔维亚馆里,他可以一边很深沉地告诉你,“我发现,中国哲学的字面很简单,短短几个字,但是意思很深远,一句话让你想很久”,一边带领你参观他“最心仪的塞尔维亚展品”:365幅塞尔维亚生活照片。走过农贸市场、咖啡馆、街头足球等照片,他会在一座城堡的照片前驻足,“这是我最爱的地方,以前的皇室城堡,后来的贝尔格莱德军事要塞,现在的市民广场,多瑙河和萨瓦河在此地交界……”

  就是这样一个外表硬朗、内心却相当细腻的帅小伙,不仅在世博园里结识了不少游客朋友,在上海还有多次奇遇,他自言,在“迷路”中发现上海,很惊喜。

  陌生的“塞尔维亚”,牵出一见如故的友谊

  去年,还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念书的亚历山大,看到了招募上海世博会塞尔维亚馆接待员的通知。“这真是练习中文的好机会!”亚历山大的报名理由很简单。

  “在欧洲,人们仿佛天生就会说多门语言,比如我除了会说塞尔维亚语,还会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我们的语言很相近。不过,欧洲人对两种语言没辙:一是汉语,一是阿拉伯语。”亚历山大本以为报名接待员的人不会太多,没想到,那天在贝尔格莱德大学面试,居然有40多个竞争对手。幸运的是,他最终成为塞尔维亚馆两名男性接待员之一。

  5月1日,世博会正式开园。站在塞尔维亚馆门前的亚历山大先被来了个下马威。“你为什么不是黑的?”一名游客跑到他面前,一脸疑惑。亚历山大还没反应过来,那位“金发碧眼”继续发问,“你们不是非洲国家么?”此时,亚历山大方才醒悟,“我们是欧洲的,塞尔维亚是一个美丽的小国家。”

  亚历山大喜欢留意那些驻足参观的游客,为了奖励他们的“认真”,他会送出装有塞尔维亚明信片、手机链的小礼袋。一次,一位外国游客在塞尔维亚馆的场馆说明文字前看了很久,亚历山大照例送上礼待,笑问:“说起塞尔维亚,您会想到什么?”外国游客答:“大海!”亚历山大顿了顿说:“塞尔维亚是内陆国家,看不到海。”

  游客心中的塞尔维亚是陌生的,但这并没有惹亚历山大和他的同事不开心,反倒成了他们每天站立八九个小时的“开心甜点”。在无数次被逗乐之后,亚历山大发现,要解说塞尔维亚的城市理念,得先说说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只是没想到,这也会牵出一份友谊。

  一次,亚历山大发现一名中国游客竟然身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当红足球俱乐部“游击队”的队服。游客对塞尔维亚大多知之甚少,这回来了个塞尔维亚足球队的“粉丝”,这对喜爱足球的亚历山大而言,可谓“他乡遇故知”。亚历山大欣喜不已,哪知一番攀谈,这位重庆游客很茫然,“我不认识塞尔维亚文,随便买的。”亚历山大很尴尬,但他依然坚持给游客介绍塞尔维亚的足球、塞尔维亚的历史。而当他说出“我们以前属于南斯拉夫”时,游客眼前一亮,“你们和我们中国人是好朋友啊,以前可没少看南斯拉夫电影。”

  真是一见如故。一个月后,一位女游客来塞尔维亚馆找亚历山大。原来,她是那位重庆游客的姐姐,此次是代替弟弟,送来已经清洗干净的“游击队”队服,作为“送给塞尔维亚好朋友的礼物”。

  小巷惊喜,最享受在上海“迷路”

  对于第一次踏足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亚历山大的中国朋友还真不少。有的游客来世博会参观多次,每次都来塞尔维亚馆找亚历山大“侃大山”,他们的聊天内容从网坛名将德约科维奇,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中国朋友对他有个印象:这个帅小伙特别喜欢看中国名著。有人向他提议,去上海书店看看。于是,到上海的第一周后,亚历山大迎来第一个休息日,他就直奔福州路,寻找上海最大的书店。

  那天,亚历山大兜兜转转地摸进一家书店,他发现,这里的卖书方式和塞尔维亚很不同——不是按书价卖,而是称分量!这可把他乐坏了,当天晚上,他汗流浃背地扛着《孙子兵法》、《鲁迅全集》,还有四大本如砖头一样厚的英汉对照图解词典回到世博村。

  “《鲁迅全集》只要29元,《孙子兵法》19元,太便宜了。”亚历山大不知道自己原来走进了一家旧书店,而不是那家“最大的书店”,但歪打正着,他以低价淘到了喜欢的书。

  自此,亚历山大爱上了“迷路”,因为每次迷路都有新发现。一次,亚历山大去豫园玩,由于对上海人的生活充满好奇,他的参观路线很快偏离了“旅游线路”,取而代之的是城隍庙附近的街弄。“那是一条古街,时不时会有几个地摊,卖各种小东西。”很快,亚历山大被一本小书吸引了。那是一本1901年出版的英文版《一千零一夜》,破旧的书皮、发黄的书页,被随意地扔在角落里。“这么古老的英文版本在塞尔维亚也不多见。”亚历山大激动不已,摊主并不以为然,最后以150元成交,亚历山大心满意足地捧回宝贝。

  亚历山大的“瞎逛”经历丰富,去过的地方甚至有些离奇:宝山路轻轨站旁的大超市、大型摩托车市场、静安寺附近的民居……最正常的可能要属莫干山路了。不过,那也是他迷路后误打误撞才走到的。

  探丝路之源,为世博之行画上句号

  如今,世博会已经临近尾声,亚历山大还有最后一个目标:去一趟西安。目前,他正在收集自由行经验帖,准备10月15日趁着三天休息,去古都走一遭。

  “书上说西安有个阿拉伯人聚居区,那里也是当年丝绸之路的源头。”亚历山大的家乡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连接点,所以又被称为巴尔干之钥。他说,此番如果能找到丝路的源头,自此算是连起了从西欧到东亚的大半个文明。

  当然,此行还有一个目的,为日后的留学城市做考察。亚历山大告诉记者,他已经决定,世博会结束后,就回贝尔格莱德完成本科学业,然后马上来中国留学。“当初来华的目的很简单:说说中文,没想到,一来就迷上了。”亚历山大说,未来他可能在北京、上海、西安里选一个城市,但也可能选一个小城市。“比起高楼和高科技,我更喜欢看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亚历山大至今对“弄堂里的上海人”印象深刻。“在欧洲,当你向当地人问路,他们会帮助你,但是回答完问题,就冷冷地离开了;可在上海的弄堂里,当你要问路时,会有好多人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不仅告诉你怎么走,还会给你很多额外信息,比如哪里东西好吃、哪里好玩,这群‘非专业导游’相当热情。”

  因为结交朋友很多,他们知道亚历山大爱看书,于是时不时送给他中英对照的《红楼梦》、《水浒传》,甚至中国山水画册等。眼下,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亚历山大越来越愁:宿舍里的书包括朋友送的、自己淘来的,已经堆了有半人高,它们又厚又重,怎么把这些宝贝运回国呀?

  世博私家问答

  姓名:亚历山大(Aleksandar)

  在世博园从事的工作:塞尔维亚馆接待员

  每天工作时间:早班9:30—17:30,晚班14:30—22:30。周六周日要负责开馆,所以早班时间是8:30—17:30,休息时间视排班情况而定

  世博会给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原本心中的世界就是自己的祖国塞尔维亚,可是在世博园里结交了不少非洲、亚洲的朋友,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一个更完整的、互相关联的世界

  对世博会后的上海有何期望:上海带给我太多惊喜,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世博会后的去向和工作:回国完成学业,然后来中国留学,研究道家和中医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