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要闻播报

青春的颜色——四个中国青年与上海世博会的故事

时间:2010-05-05 09:3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 题:青春的颜色——四个中国青年与上海世博会的故事

  记者崔清新、贾楠、吴陈

  有一种说法,世博会是青年人的盛会。近半个世纪以来,世博会倡导创新、探索、思考,激发人类灵感,引领新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正是青年人的特点和职责所在。

  上海世博会来了。四个青年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展开了一段对他们来说将一生难忘的世博之旅。求知、希望、张扬、责任……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出这个时代的青春本色。

  蓝色——求知

  蓝色,总是永恒和博大的象征。

  蔚蓝色的知识海洋,永远吸引着年轻人去探索和遨游。

  在以蓝色海宝为背景的挂板上,印着张晶晶在上海金苹果学校第八周升旗仪式上的发言——

  “如何理解韩流,如何吸纳但又不迷失自我?通过筹办模拟馆,我们有了一次学习、对比和思考的机会,这是我们选择韩国馆的最根本原因。”

  四月以来,上海金苹果学校初一(1)班的张晶晶和她的同学们就一直在为学校即将开幕的“模拟世博会”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选择模拟韩国馆,最初是因为班上有两个韩国同学。”14岁的张晶晶解释说,“平时我们跟韩国同学交流并不多,但在这次活动中,通过主动向他们请教,我们和韩国同学有了更多话题,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为了布置好“韩国馆”,大家又是找广告公司制作装饰画,又是了解韩服,又是学习扇子舞,而在忙碌的背后,他们也渐渐体会到了“韩流”现象背后更多的东西。

  小小的泡菜就是一个例子。张晶晶说:“泡菜这在我们有着满汉全席的中国根本不登大雅之堂,但韩国人却能将其做到极致,成为韩国饮食文化的标志,这是因为韩国人做泡菜是将情感融入其中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上海世博会韩国馆里,一个触摸屏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人们每触摸上面出现的一个汉字,就会出现对一种韩国传统食品的介绍。泡菜对应的汉字是“共”,其解释为:邻里共度,和左邻右舍一起做冬储泡菜。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已经被提上了重要位置,无论金苹果学校的“模拟世博会”,还是上海世博会,为青年人提供的都是一次了解世界文化、回望本国文化,最终实现树立多元文化合作与共存价值观念的机会。

  金色——希望

  金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的个性。

  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给生命注入无限生机与美好——即使这个生命不那么完美,这大概是世博园中生命阳光馆名字的寓意。

  生命阳光馆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姑娘引起了不少人注意。不仅因为她漂亮,而是她坐着轮椅,表情却那么自然、自信。然而,胡雯,这个23岁的生命阳光馆的讲解员,就在几个月前,还暗自担心自己因为下肢三度残疾而嫁不出去。

  胡雯大专毕业后一直在甘肃天水的一个啤酒厂做打字员。2009年12月,她在浏览上海市残联网站时无意间看到上海世博会招收一批残疾人讲解员作为生命阳光馆志愿者的消息,立刻决定参与。

  上海市残联考虑到路途遥远等客观原因,特别允许她通过传送视频的方式参加面试。胡雯第一次用电脑录制了一段视频,用中英文背诵了组织方发给她的讲解词。等待在焦虑中度过。

  “那天晚上很晚才入睡,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选上了,妈妈说我‘想当志愿者想疯了’。”当最终录取的消息传来,胡雯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

  从接受培训开始,胡雯和很多残疾人朋友接触和交流,她感到“特别亲切”。“我们相互之间能够平等地交流,能够相互理解。”从他们身上,胡雯感觉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从这里她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看到很多残疾人老师都找到了很好的伴侣。她明白了:“其实,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卑,所以首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希望是一粒种子,它具有顶着千斤重担破土而出的力量。心中有希望的人,像胡雯,即使残疾,她生活的动力与快乐,一点都不会比健全人少。

  红色——青春

  红色是一种激愤的色彩,是一种雄壮的精神体现。

  世博园里,“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街区的一栋简易房墙面上,一幅以红色为主的涂鸦图案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世博历史上第一幅被“官方”认可的涂鸦作品。

  作品以传统的中国剪纸元素为载体,结合了中国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形象,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祝福世博会。作品从创意到制作,都是出自同济大学几个动漫专业的学生之手。

  实践区的总策划师唐子来对这幅作品颇为满意,他评价它“非常涂鸦、非常草根、略带颓废”,认为它更契合了模拟街区应有的平民化特征。

  这个学生团队的负责人名叫徐嘉康。因为从小受爷爷的影响,徐嘉康爱好艺术,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比较感兴趣。上中学时,他就开始在上海一些老式的弄堂或旧厂房墙壁上画涂鸦作品,这种“反主流”的做法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和嘲讽。

  被问到是否接受那些刺耳的批评时,他哈哈一笑说:“对我来说能给路人留下点印象,引起他们的关注就可以了。”

  他补充说:“涂鸦虽然称不上什么高雅艺术,但它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就是自由表达,表达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

  实际上,那些认为徐嘉康是“不务正业”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去年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从事墙体装饰,做涂鸦、壁画、室内墙绘等业务,赚钱为艺术爱好投资。他还对自己的团队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我们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一个作品,但当完成的时候必须清楚这个作品一定是不完美的,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这就是我们能够快速进步的原因。”

  徐嘉康说话的声音自始至终都比较平静,但在这样一个外表下面有一颗并不平静的心,就像他理解的涂鸦精神:彰显自我。青春的美好在于它充满无限憧憬和梦想,并留给未来足够的实现梦想的机会,因此,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年轻的标签。

  绿色——责任

  绿色:和睦、宁静、健康,给人安全的感觉。

  在世博园里,随处可见身着绿色工作服的志愿者们。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27岁的唐晓婷在坚持微笑。这个看似简单实际考究的动作,是她从北京奥运会上经过刻苦训练并且亲身实践后,带到上海教给世博会的志愿者们的。

  作为上海海事大学辅导员、这次世博会城市站点的副站长,同时身为礼仪培训师培训了5批约3000名城市志愿者管理岗位的站长,唐晓婷更注重向志愿者们传授一种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态度。

  志愿者大多是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学习可能是他们此前生活的主要内容。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褚祺君说:“我觉得最大的困难还是游客的不理解吧。因为你穿着那一抹绿色,游客就会认为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问你的问题必须准确回答,一旦志愿者回答不确定或不知道,游客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志愿者的素质不高,什么都不知道。”

  志愿者吴鑫,同济大学的大一新生,用带着甘肃口音的普通话认真解答游客的每一个问题。这个看起来挺能吃苦的孩子也忍不住说:“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累。每天从下午1点站到晚上12点,中间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不能离开岗位。”

  唐晓婷就这样对志愿者们讲:“要学会平凡,学会合作。”她说,做志愿者不可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使你本身在学校多么优秀,来到志愿者岗位上可能就是做一些简单、琐碎的工作。

  同时,她又把这项工作放到了人生的高度上:在做这些平凡工作的同时,对年轻人的忍耐力、时间管理的能力、沟通能力和报备方式都是很好的锻炼。“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对你的方式,因此建议即将上岗的志愿者们做好知识储备,并把自己的精神收拾收拾,以饱满的状态去服务世博。”

  “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这不仅是老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更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做事准则。”在媒体注册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崔婧哲说,“社会上有些人给我们‘90后’青年贴上娇气、缺乏责任感的标签,我们就是要通过世博志愿活动,让全社会对‘90后’放心。”

  经过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痛彻心扉的创伤,经过了奥运会举世瞩目的辉煌,又迎来世博盛会的中国年轻人,向世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参与采写:査云帆)

编辑: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