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会中,有一个久违的身影吸引了两岸民众的目光。那就是台湾馆。这是继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会后,时隔40年,台湾重新归来。时隔40年重返世博会,台湾方面热烈参与,岛内民众更是高度关注。所以对于许多台湾朋友来说,来到上海世博园,台湾馆不容错过。来自台北的林建东先生就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台湾馆门口的故事:“我们在展馆前碰到两个从台湾嘉义来的两个客人,他们拿着照相机,看到我从台湾馆出来,背着台湾馆送礼物的那个袋子,他说可不可以借他们照张相,我说可以啊,怎么了?他说他们进不去台湾馆,所以想照张相回去也可以留个纪念。那我们就把袋子借给他们照了一张相。”
720度全天域剧场、点灯水台、城市广场……以“山水心灯”为主题的台湾馆,由台湾知名建筑师李祖原带队设计,融合自然、人文和城市之美,借由科技力量展示台湾风情,在世博园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从外观看,台湾馆就像是一个超大型“天灯”,走进这盏“天灯”,体会更加美妙。来自台中县的陈佑庄小姐说:“台湾馆让我看到起鸡皮疙瘩。很感动,可能是我觉得就是让人燃起那种真的是在台湾的那种感觉。还有一些台湾的特色,所以就让我看到想哭,很感动。”同样来自台中县的刘志君女士对台湾馆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真的,因为它好像一个水晶球,四面八方都看到它发亮,真的从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蝴蝶啊,那个台湾的生态还有衣、食、行都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啦。”
在上海世博园中,中国馆和台湾馆表现抢眼,也是两岸民众最想参观的两个馆。因为对于隔阂太久的两岸民众来说,中国馆和台湾馆不仅各有各的美,也是一个了解对方的绝好机会。
来自台北县从事地产业的卢秀玉女士说:“中国馆很好,一次就把所有的文化啊,建设啊,历史、人文、未来一次全部就告诉了我。其实我觉得这个时候对台湾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对全中国大陆的同胞,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所以我个觉得台湾馆虽然小而美,可是我个人觉得开放的人应该更多,因为这个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潘春鸣是位美术老师,对设计颇有研究,他说:“从设计来说中国馆比别的馆好太多。就是说,真的有把我们中国的城市和生活状态都有告诉世界各国的人,你来中国馆逛一圈,没来中国的人,大概也会知道中国民众是怎样的生活方式,一天基本就会知道。”
结束中国馆和台湾馆的参观,“大陆和台湾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在不少游客的心里似乎都清晰了许多。每个人给出的答案或许不尽相同,但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彼此多一份了解,少一点误会,就是最大的收获。正如《台湾心跳声》里所唱的:“少一点伤痕,多一点的掌声;少一点战争,多一点的单纯;少一点寒冷,多一点的温存。”
(记者:王佩瑶,张玉龙,吴永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