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开创了世博史上的诸多“第一”,不但是举世瞩目的聚焦地,也是难得一遇的两岸交流大舞台。由于两岸智慧人士的共同努力,暌违40年的台湾首度回归世博怀抱,而本届世博会也成为有史以来“台湾元素”最多的一届。在这场海峡两岸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见证的人类文明盛宴上,两岸中国人的情也融得更深。
世博会开幕以来,从由扎根上海发展事业的台湾人巫永坚提供设计雏形的吉祥物“海宝”面试,到台湾馆、台北案例馆、震旦馆的优雅亮相,到中华美食街上众多台资企业为游客提供的精美小吃,再到每天以极大热情涌进上海参观世博的台湾游客们,世博园内“台湾元素”无处不在。
与此同时,在海峡另一边的台湾岛内,世博热情也持续高涨。台湾的媒体对世博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有的媒体甚至为员工提供带薪“世博假”,并鼓励员工将自己在世博园内拍摄的视频剪辑成专题片在节目中播放。我在上海的很多台湾朋友家里都成了接待站。可以说,世博给了台湾人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
在这些回家看看的台湾人中,我的老朋友、著名作家李敖的世博之行将台湾人的世博热情推向高潮。日前,李敖携妻子儿女“锵锵四人行”访问世博会,在世博园内搅动起一股“敖”旋风。5年之前“神州文化之旅”,从未离开过台湾的李敖第一次跨过海峡,快意还乡。5年之后,这次在世博会台湾馆,我又和他再见。在我看来,让李敖再回大陆的原因有三:一是看世博,二是看上海,三是送子上学。无论是哪一个原因促成了他旋风般的突然造访,这位75岁老友的世博之行,步步透出的还是一个“情”字。
61年前,14岁的李敖从上海出发,坐在甲板上漂过海峡到台湾。61年后,世博吸引他再度走出台湾,回到沪滨看中国看世界,也在上海街头印证儿时的记忆,体验这座城市的繁华。一位75岁的台湾老人执意要看世博,实际上恰恰是对世博的一种评价,既说明了台湾人对世博的热情之高,也再次证明了世博会本身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
世博会展示出了大陆的发展和开放,很多从未来过上海的人,是通过世博来看到现在的上海,乃至现在的中国。这也是李敖此次世博行,把中国馆作为参观重点背后的深意。我注意到李敖在中国馆参观耗时两个多小时,可谓细之又细。我问李戡,他父亲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戡戡说:“父亲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确实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今天中国真的强大了。”在随后的台湾馆参观中,李敖在祈福灯前两次按下“两岸和平”的按钮,这个选择也恰恰申明了很多台湾游客的心声。
世博会在两岸之间飞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两岸人的情感水乳交融、不离不弃。(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