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与演员交流。 |
“飞翔用真爱来,用心来发光,用希望找爱的天堂;用幸运的双手,开城市的窗,让世界更美好更闪亮……”以《隐形的翅膀》唱红两岸的歌星张韶涵,又在上海世博会唱响《城市之窗》主题曲。本届世博园区众多场馆中,这个像蔚蓝天空一样颜色的场馆显得非常特别,它是为世博唯一主题秀《城市之窗》的演出专门设计建造的。当笔者采访《城市之窗》总制作人陈琪时,又结识了几位台湾艺术家,原来这是超越海峡的一次精彩合作。
“敦亲睦邻”的向往
走进这个温馨的世博主题秀表演馆,犹如走进一段跨越时空、畅想未来的美妙旅程。世博期间,每天下午至晚间连续演出三场《城市之窗》。海报的深蓝底色如浩瀚的苍穹,而洁白天使在飞翔,似乎传达着天地间的美好信息。
有的台湾朋友进馆观看,才发现世博主题秀《城市之窗》,主创人员与演出团队来自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地,整个演出团队有不少台湾专家参与。《城市之窗》的编剧,就是台北艺术推广协会艺术总监陈琪和台湾影舞集创始人陈瑶。
既是编剧也是总制作人的陈琪说:“我们在这个城市里或许有非常舒适的生活,但是这里面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跟过去比较传统的时代来比,城市的人其实生活得比较疏离。如果有这样疏离感觉的话,城市人就很难让生活更美好,所以我比较想要做一出戏,就是把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能够传达爱跟关怀的这样一个含义。”
“做了一个童话故事一样的结构”的《城市之窗》在第一次提案后就脱颖而出。专家评审认为这个来自台湾的提案不同一般,故事活泼,形式精彩,更主要的是,对于中国人熟悉的人本概念,能够生动阐述,虽然渗透浓郁的东方哲理色彩,却又可以与西方人文观念融会贯通。
陈琪回忆说,从第一次提案到第二次、第三次提案,每次上海世博局组织的审查讨论,并不是痛苦煎熬的折磨,而是心情舒畅的互动。在场的人听到陈琪描述舞台实景的感觉,都很开心,笑声不断。最终敲定《城市之窗》的构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敦亲睦邻”的向往和诉求。
“如泉喷涌”的奇思
以往历届世博会主题秀,均以户外大型装置特效为主要形式,而本届上海世博会首创室内大型多媒体高空故事剧场,搭建了一座独创的网架膜结构的表演馆。它通过音乐和舞蹈抽象叙事,以时间的纵轴与地域的横轴两条主线为切入点,所创造的室内大型奇景装置,在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可谓科技与艺术的创意结合。
《城市之窗》的导演,是陈琪从西班牙请来的一位世界著名舞台剧导演。他和陈琪磨合创意,如何把它们一个又一个地落实在舞台上呢?担任技术总监的傅志华是台湾演艺界的专家,他指着能播放视频的多面体说:当时这个演出馆所有的舞美硬件设备,自然在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问题产生。包括这样一个大家伙,它必须要旋转,它要能够上升,要能够翻转,虽然看起来非常容易,可是事实上中间经过非常多设计师专业的设计。
陈琪瞄准的观众群,就算没有任何剧场的经验,也能够很快地投入其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多媒体,有很强的声、光、电,同时让表演艺术18般武艺全部融合进来,包含维亚、包含机械、包含舞蹈、包含音乐、包含戏剧等等,各种艺术综合的一个表演。《城市之窗》参与创作到演出的人将近300位,每天300个人在运作这一台戏,真的是一个难得的跨国界、跨文化、跨领域的表演。”
陈琪当初的提案是一个小规模的演出,场馆可以容纳1000人左右的观众。世博局认为容量太小了,要增多,最好两三千人一场。后来就提了现在的方案,演出一场3000观众。
陈琪把目标锁定于“好上加好”:立足上海,面对世界,《城市之窗》创新的亮点非常多,安装难度也就非常大。直径20米、360度旋转的圆形旋转舞台,包含五个具有立体动态的小舞台。每个小舞台可依照剧情发展需要,各自或同时旋转360度,并多面播放多媒体影像,用具有挑战性的高科技含量复杂的机械动作,营造出炫目辉煌而叹为观止的视觉震撼。
“天使之爱”的默契
《城市之窗》的演出馆是圆形的,大舞台是开放的,两边观众可以同时观看演出,两拨演员演出同一剧情。它讲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鼓足勇气,穿越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来到现代人间,在上海街头遇见跟随父母在世界大城市间搬迁的寂寞女孩,并用天使之爱的魔法,改变了小女孩眼前的世界。
当《城市之窗》一场演出结束,在观众散场后的间隙,青年演员集中围坐在前排座位,听陈琪拿着无线话筒给大家讲评:“我非常的感动,是我看到你们每个礼拜都有进步。曾经有媒体跟我说,他想把有演员跟没演员的两张布景做一个对照,才能让大家感受到并不是科技挂帅就可以让剧场更好看。我们的演出基本上对演员的表现非常地赞赏,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的创作集体!”
台湾主创挑大梁的这场五彩缤纷的世博主题秀,故事传奇,制作也传奇。难怪台湾朋友喜欢《城市之窗》,自有喜欢的道理。城市之窗,畅想之旅,它沿着昨天、今天与未来的城市轨迹,颂扬城市人与人的关怀与温情,鼓励每个人都成为别人的天使,共创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从而以一种超越的方式与人文的情怀,艺术地深化了上海世博宣告的宏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