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吉特设计的习惯是由内而外,先设计内容,然后设计外部建筑。不要让人感到珍宝和人有距离,不要太高深,要让走出来的人,人人爱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回味无穷”,这是馆方的希望。
旅途从等候区开始。这里将出现上海城隍庙以及台北的玉交易市场现况,还有采玉、雕玉的画面,让人从身边开始感受玉。连接一楼与二楼的是一条长约40米左右的 “五德长廊”,看过8个灯箱的画面,便领略了玉和城市的关系,知道了从玉品,到人品,再到城市的品格,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这是一条坡道,走过去,不知不觉就上了二楼。
二楼是主展区。时空剧场……女娲补天,全息科技……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各时代玉器,珍贵藏品……巨大的玉雕杰作,古器物学……料工形纹。思路是由远而近,先看历史,后看今天。感觉是由陌生而亲切,先是通过科技手段来看,后来才看到真品,最后允许观众零距离触摸。
真品之一是一件堪称国宝的玉雕。名曰“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块大型优质密玉雕制而成,重达2.5吨。自1959年至1962年,由上海13位玉雕艺术家历时3年半完成。以传统玉雕的技术和中国画散点透视法表现现代题材。把39位登山运动员用登山绳串在一起,攀、登、拉等动态造型表现了运动员的英姿。 105座山峰,变幻的云海,利用天然玉石裂缝设计的峭壁、险峰,冰天雪地的险境,展现得恰到好处。
传说当时周总理在玉雕面前观赏了很久,嘱咐说:“此是国宝,好好保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也作为玉石真品展示。而可以“零距离触摸”的,将是一块玉璞。它向人们展示玉石是如何被包裹在岩石的外皮里,然后经过匠人的劳动才得以将美丽的面目展现于人世。手抚粗糙的岩石,也许因此会产生很多感想。
二层楼、坡道、L形平面,这是设计团队对于建筑的预想。他们将展馆设计成为L形。不为别的,是因为“L”是儒家思想“礼”拼音的头一个字母。寓意中国是“礼仪之邦”,而玉器则是“礼”非常重要的器件。
入口在一楼,出口在二楼。这是因为,震旦馆正好在高架步道边上。二楼的出口,方便了观众。
这个展馆非常朴素,宛如璞玉的外表,而展览的内容,才是内部真正的美玉。
最后需要决定的是展馆的雕塑,这也是展馆的一眼就能看到的独一无二的标记。最初,他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雕有狮子纽的印章。狮子印是棕黄色的,让人想到比黄金还贵重的田黄。但是,这个设计一直没能让人满意。他们想到了小玉神人。虽然玉神人真的很小,可是它来自那个远古的时代,也是玉石雕刻的源头。他们亲手触摸过它,因此而产生的“爱的震撼”一直留在回忆之中。他们希望将这样的震撼带给所有的人。
最高处站立两个6米高脸向外侧的玉神人,这是震旦馆藏真品的近百倍的放大。它们代表展馆欢迎四处来的客人。
邢福麟给我们看看他自己的生活。正如他和王骏新不用语言交流设计感想,他想用图片展示自己的内心。他画老家马来西亚门口的景色,那里有绿色的草和树,也有家的温暖。还有盘子里的两个鸡蛋,是他妈妈记得他的生日给他煮的。用红笔画上了两颗心。他也画在上海第一个居住地的纪念。从台北过来,他在胶州路上一间小屋住了不短的日子,他画壁炉,画宠物兔子,画他在那里生活的一切。他说,在这样的弄堂里,特别有心情做一些事情。女同事抢过话头:“他最恋旧啦,连布置这个工作室也是。你看,这里一根柱子,还是原先工厂的旧物,他就是不让装饰,就是那样子,那上面还有标语,还有很多年前的粉刷……”
王骏新摇晃着光头,一语不发,只是在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