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后世博时代的思考:低碳经济科学化城市发展

时间:2010-11-01 15:26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朱荣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十五”、 “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政府第二、三届决策咨询专家。出版专著有 《经济发展论稿》、《现代经济理念》、 《走向长三角》、 《思路与判断力》、 《成败萧何》、 《战略时代》、 《峰回路转》、 《沉舟侧畔》、 《解读田子坊》等

  与 “后世博时代”相对应而存在的时代是: “前世博时代”和 “世博时代”。历时8年之久的前世博时代,是举办城市能量集聚的阶段,其中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城市文明素养的提升和市民社会的整合等;历时半年的世博时代,则是举办城市能量释放的阶段,这种释放充分体现在城市完善的服务功能、高效的会展平台和蓝天白云绿水的生态环境之中。后世博时代将是一个举办城市能量转换的时期,这种转换已经在能量释放阶段初露端倪,其主要内涵是城市发展模式的转换,它包含了经济扩张的增量模式向效益模式转换,生产功能的主导地位向服务功能的主导地位转换,政府型社会向市民型社会转换,高碳社会向低碳社会转换等。

  世博后续效应是开启后世博时代的钥匙

  从成功举办世博的城市分析,世博会存在两个主题,即公开主题和内部主题,前者是为申博而设定的 “应试”主题,后者则是承办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定位方向而设定的。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公开主题相对应的内部主题,应当紧紧围绕 “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定位,以提升城市能级为核心,实现 “城市更新和模式转变”。

  世博后续效应的展现是举办城市能量转换的标志,它开启了后世博时代的大门。

  首先,判断世博后续效应的大小,主要不在于世博场馆后续利用率的高低,而在于世博主题在举办城市得以实现的程度。世博场馆后续利用率的高低,只是衡量世博项目投资回收效益的大小;而世博主题实现的程度,则事关举办城市未来长远、持久的整体效益。从成功举办世博的城市分析,世博会存在两个主题,即公开主题和内部主题,前者是为申博而设定的“应试”主题,其主题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将事关申办国家能否获取主办权;后者则是承办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定位方向,为自身 “量体裁衣”地设定的主题。

  通常说来,公开主题与内部主题之间是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之关系。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的公开主题是“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学与技术”,其内部主题则是为建设国际科技城,设法引导科技要素 (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从繁华都市流向 “市口”偏远的筑波地区去。由于政策设定正确,举措得体,加之筑波名声因世博会举办而远扬,使筑波世博的公开主题得以圆满实现。又如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其内部主题是为了扭转西班牙南弱北强的经济格局,这一主题终因建成了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的铁路大动脉而实现。

  其次,正确把握后世博时代效应的前提,是对世博效应的正确评估。世博效应是一种波浪效应 (Ripple Ef-fect),它除直接效应之外,还有其强大的乘数效应。就空间维度而言,其效应会突破会展行业,波及与之相关的十余个行业;就时间维度而言,它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其效应会波及未来10年、 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只从狭隘的会展业和半年的会展期去衡量投入产出,其财务亏损是必然的。有人对全球19次世博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除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略有微利外,其余18次无一不是亏损者,其中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赤字高达32600万加元,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估计亏损也不下于20亿德国马克。但是,这些赤字作为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其对地区经济的原发推动既可观、又长远。以2000年财务亏损严重的汉诺威世博会为例,其在世博会筹备至举办的5年中带动了整体经济112亿德国马克的原发性需求,进而在全国产生了134亿德国马克的增加值和超过100000人年的就业效应。

  而上述数据仅局限于前世博时代和世博时代的调查,尚未对后世博时代效应作过评估。为捕捉后世博时代的效应,日本1985年筑波世博会堪称领全球世博历史风气之先,值得上海借鉴。为研究筑波世博效应是否实现了申博的公开主题, 1985年世博会一结束,日本有关机构立即开始了 “全国社会影响力”的调查。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界的智囊三菱研究所 (MRI)配合进行了 “筑波世博会的经济影响”调查内容包括与世博会相关的直接支出概况、直接支出对日本国内经济社会产生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正面影响等。据估计,日本直接花费在筑波世博会上的开支为11579亿日元,由此推算出日本将衍生23163亿日元的经济增长。为使研究结论减少误差、增强可比性,有关方面还聘请了世界经济信息服务公司 (WEIS)专家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客观地把握了世博的乘数效应及其对筑波国际科技城未来的影响前景,进而强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设计和投资计划。由于对世博效应的准确评估,日本政府增加了投资筑波科技城的信心。针对居民入住率低和科技要素偏好东京西部地区,而非东北部的筑波之实情,政府依据《城市规划法》,推行国库补贴率高的“工业园地建造事业”办法,逐步实现了既定目标。由于世博参观者的扩散效应,使这个东京远郊 (距50公里)的小县城名声远扬,加之对策正确,15年之后的这里已经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中心。拥有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48所国家级研究机构, 12家由上市公司运作的研究组织和91家企业研发机构, 3000名外国研究人员、 6537名日本研究人员,以及数倍于此规模的企业研发实验室的科研人员。

  联想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公开主题相对应的内部主题,应当紧紧围绕 “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定位,以提升城市能级为核心,实现 “城市更新和模式转变”。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城市功能的升级,其方向是城市定位从生产功能为主导向服务功能为主导转换,从私人产品提供为主线向公共产品提供为主线转变,这种转变隐含了碳消耗从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变的趋势。模式转换的核心是要素地位的升级,其方向是城市经济增长从有形要素配置为主导向无形要素配置为主导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追加资源供给为主导向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为主导转变,这是由于上海是一座有形要素短缺、无形要素存量丰富的城市。为实现这一点,转变要素地位、促使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是上海未来发展进程的不二选择。

  后世博时代应倡导怎样的城市价值观

  城市功能不能走 “一业独大”的功能模式,它应当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切功能的共同载体。从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出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多种功能系统集成的结果。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