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闪亮的银发、两撇白色的胡须,今年75岁的匈牙利馆技术主管盖莱·约瑟夫可能是最年长的上海世博会外国国家馆工作人员。他还创下了另一项世博会纪录:参加过12届世博会的工作,参与世博的历史长达52年!
参与世博长达52年
盖莱是位建筑师,主要从事大型建筑,特别是会展场馆的设计,在匈牙利以及俄罗斯、格鲁吉亚都有许多他的建筑作品。盖莱思路清晰,记忆力非常好,他一一历数自己参加过的世博会、举办年份和举办国、城市,以及主题。
他最早参加的是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那时他才23岁。盖莱在世博会的工作主要是场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他和同事为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设计的匈牙利馆,作为永久性建筑至今还保留着,这让他十分骄傲。
来上海工作6个月
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同样参与场馆设计的盖莱又增加了新的任务——技术和场馆运行管理,在上海工作了6个月,这也是他在世博会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
匈牙利馆尽管不大,但有很多“机关”,如外墙的水幕,馆内会上下移动的“森林”,木套筒上下移动的阀就有600个,还要音响、灯光配合好。这些设备、线路和控制机关都隐藏在上面一层,所以需要特别花力气维护、管理。一开始,盖莱特别忙,需要手把手指导中方工作人员。如今,他和中方人员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互相理解。“现在,我身上的担子轻多了。”他笑着说。
75岁的盖莱和所有工作人员一样,每天从9:00到23:00,工作4天休息2天。他从来都是那么精神抖擞,脸上从未显出疲色。这一点,让周围的中、匈两国同事都十分敬佩。
上海世博会是典范
“我参加了12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无论从参展规模、组织管理,还是参观访问的人数,都是非常出色、独一无二的。从任何角度看,上海的世博会都是最成功的。”盖莱如此评价上海世博会。
他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世博会的组织方,也就是上海市政府在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为了给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通过举办世博会,上海的道路、轨交延伸了,环境也变得更好了,给城市带来很多好处。这也是上海世博会最为典范的地方。“我在6个月的工作中认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同行,大家对上海世博会一致感到满意。”
盖莱来上海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亲眼看到了他的“前辈”邬达克的作品。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设计了60多座建筑,其中有许多成为上海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
盖莱有一幅地图,圈出了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所有作品,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华东医院等。“我还没有看全,要在剩下的时间里把它们全部看遍。”他说,邬达克对于匈牙利建筑师来说很重要,但很多人无法亲眼见到他在上海的作品。“我很高兴上海市政府很珍惜邬达克的作品,把这些八九十年前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好!”
“回匈牙利后,我要当民间文化宣传大使,给我的朋友们讲上海世博会,讲今天的中国,讲邬达克。”盖莱说。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