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世博会总建筑师:展馆建筑演绎城市发展理念

时间:2010-10-25 14:10   来源:解放网

  本报首席记者 张奕

  世博会临近尾声,面对连日大客流,不少游客有妙招:不进场馆,品建筑。

  “世博会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建筑自身的主题表达。”在上海世博会总建筑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沈迪看来,各自建展馆的主题既是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延伸,又是建筑创作构思的“原点”,站在这个设计“原点”上,设计师将无形、抽象的主题理念,演化为了精彩生动的建筑形象。

  城市发展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

  针对当今环境问题,世博园中不少展馆强调城市发展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主张城市发展在自然环境中的从属地位,努力实现回归自然。

  这类展馆通常以建筑模拟自然来反映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如,澳大利亚馆(网上澳大利亚馆)用耐候钢板来象征性地表现最具澳大利亚特征的红色内陆地区。随着时间推移,耐候钢板的红色会越来越深,整个展馆形象地变成与悉尼歌剧院齐名、同样代表澳大利亚的著名胜境——“艾尔斯巨石”。

  类似的展馆还有瑞士、卢森堡、法国、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世界气象组织馆等。

  强调城市融合与和谐

  比利时、新加坡、巴基斯坦、摩洛哥、澳门地区等展馆,虽然有的现代,也有的传统,但都强调城市自身的融合与和谐,力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与此相对应,这类展馆的建筑形态表达都强调自身空间的内聚力,建筑形态也比较集中。”沈迪说,以新加坡馆(网上新加坡馆)为例,设计师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比喻成一首交响乐,不同的文化元素演变成交响乐的一个节拍或一个音符,呈现给参观者的是一部和谐、优美的交响乐。形似“八音盒”的圆形建筑形象,象征着她内聚和谐的力量。

  哲学层面阐述城市内在平衡

  不少建筑师在哲学或理念层面上,强调城市、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醒世人:城市与地球资源、环境生物体系的相互关联在日益加深。

  德国馆(网上德国馆)就是通过建筑形体关系反映平衡关系的典型例子。设计师先将建筑分离为若干自身形体和结构不稳定的建筑体块,再组织连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建筑。平衡中孕育着不平衡的因素,德国馆以此让参观者懂得城市、人、环境三者平衡内在的哲理。

  此外,台湾馆(网上台湾馆)从东方文化的角度阐述自然、心灵(人)、城市三大系统和谐共存的关系。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泰国、香港地区、芬兰、瑞典、罗马尼亚、爱尔兰、智利等自建馆,都采用了类似的表达手法。

  探讨城市发展与未来

  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框架下,更多场馆直接探讨着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有的从城市历史与传统角度来阐述城市生活的意义。如意大利和西班牙馆(网上西班牙馆),都将欧洲古老城市发展中最有现实意义的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发掘出来,提示世人:城市历史不但折射出城市今天的生活,也预示着城市的未来。

  有的从技术、文化出发,倡导以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力量来促进城市进步。如日本馆以“人之和,技之和”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先进生态技术应用,塑造了一个主题内涵与建筑形象相统一的建筑。又如波兰、韩国和奥地利等展馆,从文化入手,用剪纸艺术、文字和绘画、音乐、时装,甚至饮食文化来表现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还有的通过对未来城市的塑造和想象来表达城市发展主题。如,俄罗斯馆以孩童天真好奇的眼光来观察城市,梦想未来美好的城市。丹麦、美国、以色列、沙特、墨西哥等展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