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外虽长但秩序井然的等待队伍、馆内频响的照相机快门声、观众热切好奇的目光、广场上应和着文艺表演的击节声及喝彩声——在上海世博会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展示出他们接受世界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意愿与热情。
2010年世博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除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外,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副主题。很多中国观众认为,参观世博会,是不出国门的一次全球旅行。
在武汉一家环保检测仪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刘义耿对日本馆里面展示的未来科技很感兴趣。日本馆里可以用手触摸的电视墙、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以及可以躺着开的环保动力小车,都让人印象深刻。贵阳游客王荫椽对日本工作人员的服务也赞叹不已。他说,他们很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不管是清场、打扫卫生、还是引导队伍前进,都非常有序,这些都值得学习。
在浙江衢州检察院工作的王成坤第二次来世博会,终于排进了仰慕已久的德国馆。他说,馆里那个名为动力之源的能量球让他大开眼界。而来自北京的IT软件工程师何宇则对该馆展出的精密制造机械印象深刻。他说,德国人做事很严谨,不管是馆里展示的传统刀具,还是科技含量高的汽车等,都体现了这一点,令人钦佩。
退休职工王剑青带着女儿、儿子、外孙等一行6人从绍兴来世博会参观。王剑青说,英国馆建筑很有特色,而且,这个建筑设计并非纯粹为了新奇而新奇,它的每一根管子里都有一粒种子,听说,世博会之后,这些种子每个都要送给一个学校,这对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非常有意义。
在上海做卫浴生意的涂增成则对英国馆里的概念植物颇有兴味,比如可以防盗的树,可以探测金属的植物等。他说,虽然这些现在还是概念,但是只要敢想,随着科技的发展,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现实,这种想象力是难能可贵的。
教师王伟刚带着女儿看完非洲联合馆后说,非洲的文化比较有特色,他们的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都很有特点。王伟刚10岁的女儿王梓说,看了非洲馆,她喜欢上了非洲的动物,比如长颈鹿、狮子等,长大了,要去非洲看它们。
突尼斯馆有一个做手工陶器的艺人,只需一分钟左右,就可以现场制作一个小陶罐,并将游客的名字用阿拉伯文刻在上面。据旁边帮忙收款的工作人员介绍,平均每天可以制作200到300个,中国游客热情很高。
位于亚洲联合馆内的孟加拉馆虽小,但馆内有一处地方经常围着不少人观看。这里有三个孟加拉小伙在给游客做传统的孟加拉彩绘纹身。据进行彩绘的孟加拉小伙子介绍,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给30个左右的游客绘制。
很多到伊朗馆的观众是为了一睹波斯手工织毯的风采。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价格不菲,从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馆内的工作人员王铭介绍,中国游客对波斯毯的热情很高,展馆平均每天能卖出10到15条不同价格的波斯毯,价值百万以上的已经卖出了差不多10条。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中国人对世博的热情不仅与其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有关,还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他们希望以这种心态和襟怀进一步融入世界,做好21世纪的世界公民。(记者 赵蔚 李亚楠 许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