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人民日报:城市发展正因世博会而变

时间:2010-10-15 10:50   来源:人民网

  截至9月30日,世博会正好运行满5个月。这一天,观博人数已累计突破5730万人次。与此同时,16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举行了馆日活动,各类文化展演超过了15000场。世博会,正在构建人类文明史极为辉煌的一章。

  参展的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80多个城市、数十个企业,围绕世博主题,共同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为新世纪人类城市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理念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发展的方向。

  世博主题持续发酵

  更好的城市理念愈加清晰

  直到5月1日开幕前,无数人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如何演绎还充满好奇。可是,当世博园大门打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渐渐深入人心。169个展馆,汇聚了189个国家及城市对于更美好城市、更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体现了对于城市内涵的不同理解,让无数观众和管理者对城市发展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上海世博会首设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用自建馆、联合馆以及案例展示的形式,展示了世界80个城市的最佳案例,呈现了未来城市在软硬件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案例内容分属“历史遗产保护”、“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以及“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四大领域,尽力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对全球其他城市在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绿色、可持续成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最突出的旋律。低碳、零碳,微能房、被动房,5个月前,这些词汇还不为观众熟悉,而现在,已为观众普遍接受,并成为时尚的词汇。伦敦的“零碳馆”、汉堡的“被动房”,向人们描述了建筑绿色低能的可能,也成为各类建设者及管理者观摩的重点。

  曾任职于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的娄金洋告诉记者,他已到世博园参观了几次,看了一个个世博会展馆才知道,对于城市的理解原来可以如此多样。他说,智利馆(网上智利馆)的主题是:“城市就是纽带”,而美国馆(网上美国馆)表达的是,“城市就是我们”!俄罗斯馆(网上俄罗斯馆)的主题则是“孩子们喜欢的城市才是更美好的城市”。“这些不同的主题演绎告诉我们,城市的主体应该是人,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地注重人的感受。”他说。

  针对世博会涌现的诸多发展理念,上海正在进行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娄金洋就是其中一员。由此看来,世博主题已经开始发酵。

  针对难题共同探讨

  千余次论坛碰撞出无数火花

  展示、论坛与活动是上海世博会的三大组成部分,论坛既是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集中体现,也是展望世博会未来的重要平台。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短短的153天里,世博会联合长三角主要城市,已举行了5场主题论坛,涉及“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经济转型与城市互动”等,深入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的种种难题与挑战,并形成了许多有益的共识。

  在这一系列的论坛中,科学家与城市管理者、建设者一起论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论坛上,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及地方领导的报告,形成一个观点,让人眼前一亮:“科技创新,将带领我们回归自然”。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谈到,自动化、现代化,这曾是无数城市追求的梦想。但是,城市的边界不断放大时,科技将不再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相反,它将为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可能。

  除了主办方的论坛,展馆内的论坛也此起彼伏,精彩不断。建设大城市、大都市是无数城市的梦想,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病,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提出了特大极城市向多极城市的发展思路,未来的城市发展,不是摊大饼式的扩张,而是把特大型城市划成多个极来经营。

  18个中外企业馆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展示令人刮目相看。远大馆的论坛一到两周一次,所涉论坛都与环境有关。万科馆(网上万科馆)的论坛没有谈建房,而是谈尊重自然,并发起了社区垃圾减少行动等多项环保行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认为,企业展示与讨论的是如何尊重自然这样深重的命题,这体现了我们的企业在城市发展中的责任意识。

  过去的153天内,世博会真正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人们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双边的、多边的交流,试图对人类共同的关切形成新思考,总结新经验。

  从园区内走向园区外

  中外城市交流更加频繁

  通过世博会的平台,不仅增加了理念与经验的沟通,也增加了城市与城市间的交流和联系。中外城市间的交流更加热络频繁。

  世界各地的人们走进世博园了解世界,世博会的组织者也先后组织200多个参展国及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走出世博园,了解上海,了解中国。

  城市最佳实践区各参展方自发成立参展案例“城市联盟”,开展世博城市沙龙等活动,探索如何实现世博主题。目前,80多个来自世博各地、中国各地的城市案例馆的馆长们走出世博园,到中国的最佳案例城市及城区学习观摩,最佳案例城市间交流更进一步。

  本届世博会上,从首都到中小县城,都有机会借助世博会的平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交往。以技术会友、以文化会友、以经济会友,成为世博园内城际交往的主要议题。

  世博园里的新能源汽车甚是瞩目,引来了不少“城市粉丝”。香港代表团在考察了世博大道上运行的超级电容车后,特区政府很快决定在香港九龙巴士进行实地测试。远大馆的非电空调也被追捧,湖州开发区已大规模采用,签约仪式就在远大馆举行。世博园内展示的垂直绿化技术,也被多个城市竞相看好,正在洽谈之中。世博会上的一系列绿色技术,正因为世博会而加速在更多城市推广应用。

  几天前,借助上海世博会,山西省晋中市与越南广南省会安市在上海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晋中市代表罗百川说,如今晋中与会安的牵手,则涉及两座城市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文化交流、环境治理等。

  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国正在加速扩张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已经被置于各国政治家、学者、商人、旅行者的“镜头”之下。中国城市已走上了世博舞台,尽情表现,并在国际的交往中,开始学会如何树立自身的品牌,让别的城市来“爱我”,而不仅仅是推销自己。这是中国城市跳跃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