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是个浓缩的世界,世博会是个“大课堂”,世博会运转期间形成的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世博服务的人性化应当倡导。自开园以来,世博主办方和参展方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服务:为应对大客流,改装硬围栏,增设直饮水点、休息座椅和厕位等;为应对高温,增设遮阳伞、遮阳棚、电风扇、喷雾设施等降温装置,为游客送冰、送水降温解渴;为改善排队环境,在通道边安装长条木质长椅供等候游客歇脚……这些贴心服务以人为本、围绕游客需要,让他们观博更舒心。
世博服务的规范化应当光大。世博园的高效平稳有序运转,离不开园区内各项服务的规范化。以环卫工作为例,每天几十万游客入园参观,要产生1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对园区环境卫生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据调查,目前游客对世博园内道路广场的环境卫生状况满意度为99.19%,公共厕所满意度为98.78%,废物箱及时清运的满意度为98.58%。在高温、高人流量、高垃圾产量的条件下,环卫运营能确保工作质量,这要归功于园区市容环卫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设备设施、岗位员工“定置化”,作业流程、质量考核“规范化”,作业环节、管理方式“精细化”,运营调度、数据统计“信息化”。
世博服务的信息化应当提倡。世博园的信息服务让人印象深刻:游客一进园区,就会收到含有各种服务信息的手机短信,有交通指南、演出信息,也有高温警告。8月17日下午,世博园内的各大信息平台和信息显示屏都迅速更新了暴雨信息,并提醒游客及时避雨防雷。15时26分,园区实时手机资讯平台就发布了“短时有大风雷电强降雨,注意防护”的信息,在随后的一个小时内,平台还不断更新了荷兰馆、卢森堡馆短暂限流,英国馆临时闭馆,公交线间歇性暂停运行的消息。由于信息比较及时,面对突然而至的暴雨,不少游客才没变成“落汤鸡”。
世博会期尚有40多天,世博服务还在不断改进中,然而,其服务后世博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序幕已悄然拉开。上海有关部门已经表示,将尽快把服务世博形成的良好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固化下来,形成高标准服务的常态长效机制,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标杆,为世博后的上海市窗口服务行业留下宝贵财富。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应当借鉴一下?王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