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随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在日本采访。采访中发觉,中日之间的沟通,过去已有很多,今后更要加强。
日本对中国是否了解?从一个细节上,可以看出端倪。在日方安排的欢迎晚宴上,日本政坛一名重要人物,如数家珍般地列举了上海世博会的很多细节,但最终他表示:上海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场馆,排名前三的是中国馆(网上中国馆)、日本馆(网上日本馆)、日本产业馆(网上日本产业馆)。
我基本认同这名重要人物对上海世博会的描述。却又很难完全同意这样的世博场馆排名——在世博会上,日本馆、日本产业馆确实颇受欢迎,不过,全世界游客关注的,至少还有沙特馆(网上沙特馆)、石油馆(网上石油馆)、德国馆、英国馆等。
比较了解,但不是完全了解。这,大概是日本人了解中国的现状。比如,一名日本外务省的年轻官员,知道四川的水煮鱼,却不清楚上海的房价。再比如,许多日本人知道,中国GDP已超越日本,但同时,他们却久久不能忘却所谓的“毒饺子事件”。
说了解,当然是彼此的。这次采访,发觉自己以往对日本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也有出入。日本是安静的,但还是有年轻人在地铁车厢内喧哗;日本追求“高科技”,工作高节奏,但如今,许多人也认同“低技术”和“慢生活”;东京的报纸,竞争依旧很激烈,却似乎难以避免“同质化”的尴尬……
中日两千年友好,虽曾有不愉快,但还应向前看。向前看的前提之一,是交流互知。上海世博会,就是加强沟通的平台之一。 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