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展馆都突出了与中国的关系,这反映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重视。大家都想把本国的好东西向中国公众展示,这个现象非常突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1947年春天,8岁的吴建民在南京上小学,学校对面是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后门,门前是一大块光滑干净的水泥地。
一个阳光温煦的日子,吴建民和同学们在这块水泥地上劳作课。突然,法国大使馆后门一开,一条大狼狗被放了出来,同学们拔腿就跑,吴建民年纪最小跑在最后,狼狗扑上来在他右脚根咬了一口,他栽倒在地,右脚腕鲜血直流。
女校长赶来抱起吴建民直奔医院。一路上,伤口血流,染红了校长的旗袍。
51年后,1998年12月16日,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乘坐悬挂着五星红旗的礼宾车,抵达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希拉克站在大使厅的中央。礼宾官格拉塞大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吴建民先生阁下。”记者进来照相,希拉克让吴建民站在中间。在吴建民的两旁,一边是法国总统希拉克,一边是法国外长韦德里纳。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事后向本刊记者承认,他个人命运的迥异与转变是中国国力不断走向富强的缩影。他掀起裤脚让记者目睹留在脚腕上的伤痕。他说,“如果当年狼狗再咬得深一点,我就成残废了,也就没有了以后外交生涯的可能。”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吴建民步入世博园。作为外交家,他曾被称为中国申博的“前线总指挥”,参与和见证了上海世博会从申办到举办的全过程。
吴建民,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交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他日前接受本刊专访,详述了他对上海世博会的总体观感,回顾了中国申办世博的关键历程,展望了未来世博会在中国的可能影响与印迹。
亲历世博
《瞭望》: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3个月,作为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你7月份再次进入上海世博园参观,对世博园的总体印象如何?
吴建民:这次我是作为上海世博会国际评委会评委进入世博园参观,我的任务是给各场馆打分。本届评委会由9人组成,有国际展览局的主席、秘书长。还有来自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建筑设计专家。7月5日到9日,评委们看了83个展馆。这五天上海蛮热的,但是评委们的情绪很高,我个人的印象有几点:
第一个印象,这确实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里程碑。我看了四届世博会,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2008年的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过去比较,许多参展国在上海世博会的投入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很多来到上海的国宝都是第一次拿到境外。丹麦馆(网上丹麦馆)展出的小美人鱼像,卢森堡馆(网上卢森堡馆)的金色少女像,都是从来没有出过国的。这反映出全世界对上海世博会的重视。为什么重视?我觉得这跟世界当前的变化密切相关。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方,亚洲的全球影响力在上升,而中国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印象,所有的展馆都突出了与中国的关系,这反映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重视。大家都想把本国的好东西向中国公众展示,这个现象非常突出。
第三个印象就是公众的热情。孩子们到世博园之后像一群小鸟,高兴得不得了。很多青年人排队入馆花很长时间,但是大家愿意,这表明中国公众重视世博会这个学习的机会。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在冰岛馆看到一位老太太看全景电影看得入神,秘书长对我说:老太太看得多开心啊,没有世博会,冰岛在什么地方她也许都不知道。
《瞭望》: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认为本届世博会会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什么启示?
吴建民:在参观当中,我感觉全世界都在思考:21世纪的城市该怎么建?在丹麦馆,观众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参观。这提出一个疑问:21世纪的城市是不是汽车越多越好?
上海世博会国际评委会评委当中有一个西班牙人叫布斯克,他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总设计师。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把大型活动的设计同城市的改造结合起来。我问他上海世博园建得怎么样?他说,非常好。但如果你要他提建议,他认为人行道应该更宽,树应该多种一点。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城市的设计者要引导公众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亲历申博
《瞭望》:2002年12月初是申博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正是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2002年中国申博代表团所住的酒店,正是1993年中国申奥代表团住过的酒店。
吴建民:1993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我是代表团发言人,也住在蒙特卡洛大饭店,见证了那个令国人伤心的历史时刻。当时我在那儿呆了十几天,天天举行记者招待会,跟媒体接触,我在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到中国取胜的可能性在上升,但是最后我们没有取胜,这是因为政治因素干预的结果,我在当时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讲了这个观点。
到了2002年,申奥失利后的9年后,我们又故地重游来到了蒙特卡洛,其他饭店都被人家订了,就剩下当年申奥失利的蒙特卡洛大饭店。当时的情况是,从规格上来讲,适合中国代表团的只有这个饭店,其他宾馆都太小了。工作人员问我的意见,是不是让中国代表团分成几个旅馆住?我说没事儿,订!
《瞭望》:为什么有这么强的信心?
吴建民:我认为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总的形势发展对中国有利,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我参加了中国申办奥运会与申办世博会的全过程,长期的外交生涯使我对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瞭望》:但也有人提到,2001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国刚刚拿到,为什么好事都是你们的?
吴建民:对,但是2002年不是1993年,2002年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10周年,中国的大发展是南方讲话之后,我当时感觉:中国的大发展对我们申办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