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文化中心和世博轴:从概念到现实

时间:2010-06-21 10:13   来源:《解放日报》

  世博会开幕一个多月来,参观世博园的游客已超过1600万人次,除了中国馆之外,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大家伙”可能就是世博文化中心和世博轴了。

  由方方正正变为碗状,由碗状变为飞碟;由一朵牵牛花变成简单的漏斗,再由漏斗变为晶莹剔透的“阳光谷”,不少设计在几年前还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今却成了现实……在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日前举办的主题活动中,负责世博文化中心和世博轴设计的专家们和记者分享了见证这两个“大家伙”从概念到现实的欣喜。

  “飞碟”为何要“漂浮”?

  2006年世博文化中心项目公开招标时,设计要求仅仅是4000座的剧院,随着方案的推进,逐步演变成了18000座的多功能剧院,这是因为决策者提出了“文化娱乐集聚区”的全新建设理念:世博文化中心将满足世博会以及“后世博”的长远使用需求,世博文化中心将成为融观演、体育、娱乐、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建筑。但如何在有限的基地上建造这么庞大的建筑?这么庞大的建筑如何才能避免对滨江环境造成的压迫感?它又如何与周边的世博建筑及滨江环境相融合?世博文化中心设计总负责人,来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汪孝安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

  如何解决?唯有“漂浮”。“漂浮的飞碟”这一概念,既摆脱了建筑容量增大、原有基地不足的困境,还留出了大片草坡以满足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大人流疏散的需求。在三维计算机模拟与设计技术的帮助下,建筑方案几经优化、调整,所出的设计图纸多达上万张。同时,设计团队中整合了景观、建筑声学、室内设计、幕墙、照明等各路人马,才让游客今日看到轻盈的“飞碟”交融于天际线,与江景及其他世博建筑相映成趣。

  1毫米厚索膜怎样抗台风?

  世博轴被69张拉索膜轻轻掩盖,其使用的张拉膜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张拉索膜体,其中张拉最大跨距接近百米,最大的一片覆盖3000多平方米,看似轻盈却有巨大的张力。世博轴采用的是世界上强度最高的四氟乙烯玻璃纤维膜,厚度虽然仅1毫米,但 “韧劲十足”,经向每米可承受重量17.3吨,纬向可承受重量15.6吨。世博轴设计总负责人,来自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黄秋平现场向记者展示了 “世博轴模型稳定性试验”的短片,三角形的膜结构非常稳定,即使多根支柱断裂依旧安全稳固,另外,索膜结构还通过风洞测试、极限堆载试验以及多次组合计算,确保膜结构不仅可以抵抗强台风,还可以抵抗暴雨和强震。

  “世博轴设计不仅是表达灵感,而是研究人的活动,尊重人的需求,重视功能、安全和舒适性”,黄秋平说,之所以选用膜结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遮阴避雨的场所,还让游客同时感受到舒适的温度和光线,通风、采光效果俱佳。此外,世博轴采用多层立体交通方案应对大客流的挑战,各种餐饮和商店点缀其间,为世博游客提供多样性服务;联合设计团队还用世界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包括火灾等一切可能突发时间下游客的安全疏散,确保安全。

  “大家伙”如何实现低碳?

  世博轴在国内首次最大规模地应用地源热泵以及江水源热泵技术的空调冷热源集成技术,100%利用可再生资源,“在上海的春、秋两季,世博轴是不用开空调的”,黄秋平说。仅阳光谷一项设计,即可一年节约用于地下采光和通风的电能耗16万度,相当于减排780吨二氧化碳。而阳光谷的喇叭形状还便于雨水收集,世博轴的地下还深藏着长约800米、宽5米、深2.5米的地下蓄水渠,可收集雨水7000立方米,世博期间可节约自来水约7.1万立方米。

  世博文化中心运用了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与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世博文化中心全年建筑节能率50%、全年节水54196立方米、全年设备运营节煤221吨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它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最高等级三星级的设计标识。

  这些“大家伙”不仅为我们保留着珍贵的世博记忆,更指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之路。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