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世博城市生命馆设计师:城市智慧要“下放”

时间:2010-05-20 12: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排水系统失效,反映了施政者长期忽视城市深层次埋藏的地下管网,认为管网比不上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但殊不知城市循环排泄不畅,表面上看是城市病理的问题,实际上是城市灵魂的缺失,是城市在追求的价值上发生了偏差。

  说到一座城市的健康应有两方面,既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要有健康的肌体。

  缺前者,城市就没有个性,千城一面。缺后者,城市就会患上各种“城市病”,循环排泄都容易出状况。

  作为大城市的广州发生严重内涝便是“城市病”,这说明这座城市的新陈代谢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规划标准的问题。水患发生前,对于城市主体排水管网的防洪排涝标准仅定为“一年一遇”,这反映了城市领导者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未能从技术方面对城市水患实现预防。

  其次,是眼光前瞻性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的超前意识远远不够,许多领导者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眼前的政绩,而非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排水系统失效,反映了施政者长期忽视城市深层次埋藏的地下管网,认为管网比不上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但殊不知城市循环排泄不畅,表面上看是城市病理的问题,实际上是城市灵魂的缺失,是城市在追求的价值上发生了偏差。

  在我生活和工作过的西方城市,城市的规划始终遵循科学的结论,讲究理性的推理,任何领导人都不会全然不顾专家意见而反对科学,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逻辑。

  在我看来,西方城市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有两点。一是城市规划的逻辑,二是城市人文价值的守卫,两者缺一不可。

  包括巴黎在内的世界城市,它们在数百年前便为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了方案。通过对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和合理规划,它们逐步把城市技术层面的设计往“下”放,而将体现城市生活品质的设施保留在地上。巴黎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铁网络,并利用废弃矿井布置城市下水道、共同沟、防空防灾设施,这都有效疏解了地面功能的负担。更有前瞻性的举措是,巴黎的规划师非常重视用尖端科技实现地下设施的升级换代,并在每一步城市改造中预留继续改进的余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这座城市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循环系统,也开发出了便于持续性升级所用的城市共同管道——“共同沟”。

  这些世界性城市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做法,便是忠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遗迹。对于那些已经淘汰的第一代市政工程,城市设计师在规划时,会首先考虑在保留第一代遗迹的基础上加入第二代的改进元素,通过内部改造从而实现市政工程文史价值的保留。这与国内许多城市“不破不立”的市政改造理念截然不同。这样的做法既实现了市政工程的科学功能,又体现了城市的生命力,乃至艺术价值。而这些极具价值的事物不断积累,便逐步形成了一座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这才是城市的魂。

  也许对于国内城市的施政者,更值得借鉴的是,这些西方城市的运行理念从不因当权者的更替而改变,每任市长均遵循着专家的科学依据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升级。

  相比之下,中国城市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城市的建设中,当局往往牺牲专家的意见,一味追求快速兑现政绩工程。我相信,许多城市的领导者并非不了解城市循环排泄和“共同沟”的概念,但他们往往由于种种社会原因而放弃了对城市理性规划的追求。

  对于长期落后的城市设施,该重建的应重建,该升级的应升级。虽然投入巨大,但对于长期被忽视的地下管线的建设,往往埋下去的是钱,收获的却是城市的长治久安,哪怕这将意味着要在地上少建摩天大厦。

  城市的精神与城市的肌体,都会生病,需要加以呵护。城市是复杂的集成体,呵护的手段需要遵循人类真善美三个终极关怀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三者交合作用,缺一不可,才能够使得城市活力得以旺盛,才能够使城市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宋建明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设计师 )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