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8日了解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贺信指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办的“生命阳光馆”开启了世界博览会近160年的历史先河,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6.5亿残疾人人权的提升,该馆将有助于促进残疾人福祉。贺信说,“我感谢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们,这一目标同样是联合国宗旨的核心内容。我也赞赏该馆名称的命名,它预示着我们为所有残疾人创造光明未来的期盼——当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并能发挥他们巨大潜能之时,光明普照。”(5月9日人民网)
“开启世博会先河,促进残疾人福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上海世博会创办“生命阳光馆”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据介绍,中残联主办的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的主题是: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城市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生命阳光馆的引导员、接待员都是残疾人志愿者。“千手观音礼仪员”,由听力障碍残疾人担当;为游客解说的,则是坐着轮椅的肢体残疾人,他们都具备中英文解说的特长。
自4月20日试运行以来,截至5月6日,“生命阳光馆”共接待近10万名观众。在世博会正式开幕之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就专程参观了以残疾人为主题的生命阳光馆,题为“胡锦涛在生命阳光馆和残疾人朋友用手语互致问候”的照片登在了各大网站的关键位置。另外,“生命阳光馆馆周”将于5月10日上午举行启动仪式。
重视残疾人事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残疾人,我对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了解了。残疾给身体带来的痛苦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困难并非像一些健全人想得那么严重,因为身体各器官在功能方面是有着一定的互补性的,比方,绝大部分盲人的触觉和听觉都超级灵敏,绝对不是说正常人戴上眼罩就可以体验盲人的真实感觉了(当然了,这种体验值得肯定,是关爱残疾人的体现)。也就是说,残疾人绝对不是残废人,肢体功能的残缺带来的只是一种障碍,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将残疾人的称呼改为“残障人士”了。残疾人需要的不是同情,是被社会所接受,是像健全人一样有机会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由北京成功举办残奥会,到在世博会成立159年来,在上海世博会上首次诞生以关爱残疾人为主题的生命阳光馆,这对让更多的人来关爱残疾人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国家对残疾人事业也是越来越重视。温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愿我们所有残疾人的生活都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