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时评

世博运营"模拟考试" 城市文明仍须努力

时间:2010-05-06 09:50   来源:世博网

  世博网5月5日消息:如果说上海世博会6场试运行,上海市民经受了一场“模拟考试”,那么“5·1”以来的开园4天,上海市民经历了“世博大考”的首场考试。期间,记者数次入园参观采访,对世博会“软件”的深刻印象是:观展秩序井然,场馆内外整洁,主人翁意识强烈,超出预期。记者认为,不论是“模拟考”还是“首场考”,市民素质得分均在80分以上,世博会正在让上海人显得越来越可爱。

  作为一名多年来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记者,想到上海从倡导“七不”文明规范一路走来,尤其是迎世博600天全市上下全力以赴的艰苦努力,当看到眼前这些变化时,一次次地被深深感动。春雨润物细无声,当世界文明成果荟萃申城之时,上海终于迎来了精神文明之花盛开之日。她让我们感悟,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我们正在用善良点燃善良,用文明激发文明,一种新的文明秩序、文明行为正在践行中逐步建立。

  当然,相对于184天的世博会期,眼下只是世博“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当世博会的新鲜感逐渐离去,当烈日酷暑或暴雨大作时,当园区游客不断涌来,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份从容与修养?还有,世博园内文明之花能否在园外绽放?筹办世博的文明倡导能否成为世博后的文明习惯?一切还任重道远。我们须努力、再努力!

  ■要面子,是上海人的一个特点。这一次,上海人以点点滴滴的努力为国家、为城市争光

  在每天数十万游客的世博园区,记者所到之处,场馆内外始终整洁。上南路上,记者问环卫工人许金仙每天看到最多的垃圾是什么?她提起簸箕让记者看,里面基本都是树叶。

  ■此番“世博大考”,上海人能否经得起“排队”的考验,曾是今年市“两会”关注的话题

  在世博园,上海人一举通过了 “排队之考”。排队两三个小时看一个馆,尽管累得走路一步三摇,却微笑依然,几乎看不到插队现象。在一处伊利乳品专区,七八位参观者排队买冰淇淋,面对后面赶来的几位围住柜台,一位男士上前轻轻说了句:“朋友,排队好吗?开世博会了呀!”“哦,对不起!阿拉没注意!”

  ■上海人的自顾自、不够热情曾让人担心,但世博园里的相互理解、体谅、礼貌,氛围更和谐友善

  C片区集中了众多外国馆,每到一个馆,很多参观者都会主动向参展方说 “您好”。在西班牙馆出口处,工作人员不停地用汉语招呼参观者“小心台阶”,回应的是无数个“谢谢”。

  (一) 要面子,是上海人的一个特点。

  比如,上海人家里再拮据,出门做客必会换上体面服饰;宁可自己省吃俭用,接待来客也要端出当家大菜。这一次,记者在世博园看到了上海人如何从“小家”走向“大家”,以点点滴滴的努力为国家、为城市争光。

  在每天数十万游客的世博园区,记者所到之处,场馆内外始终整洁。一个个游客休息点,那些围坐长凳、自带干粮水果的参观者,普遍自备垃圾袋;长凳座无虚席,但四周基本找不到瓜壳纸屑。一对年轻夫妇手中的那只纸质广告袋很见心思:两份汉堡包、茶叶蛋、水果,两只装水用的空瓶,还有湿巾纸和一块一次性台布。他们说,吃东西难免会有垃圾,把台布摊开,免得弄脏桌椅,吃完后用台布一裹放入广告袋,虽然装的是垃圾,但拎在手里还是蛮体面的,遇到垃圾箱一丢也很省事。

  在C片区,一位中年女士拿着装着垃圾的马夹袋来到垃圾桶旁边,看到已经塞得满满的垃圾桶,为难地自言自语:“怎么办?就扔在外面啊?”最后,她还是下不了手。在B片区,一位女士双手捧着水果皮对一只绿色的V字形垃圾箱上下左右寻找垃圾口,仔细读完上面的“导投指南”,腾出右手按下“投放申请”,但是垃圾箱却始终没有理睬她的“申请”。于是,女士捧着果皮继续往前走……

  在世博园整洁的路面上,稍有一张纸屑就显得十分刺眼,一对老年夫妇看见了忙走过去捡,没想到,风一吹,纸屑跑了,老夫妇跟着追,直到有人把纸屑捡起。上南路上,记者问环卫工人许金仙每天看到最多的垃圾是什么?她提起手中的簸箕让记者看,里面基本都是树叶,“比平时在外面清扫的垃圾少多了,”许金仙说,从试运行到现在一直是这样。

  (二) 此番“世博大考”,上海人能否经得起“排队”的考验,曾是今年市“两会”关注的话题。

  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人经常排队,练就了一人同时排几个队的本事,但如今购物排队已成为绝大多数上海人久违的记忆。

  在世博园,记者欣喜看到,上海人一举通过了“排队之考”。排队两三个小时看一个馆,尽管累得走路一步三摇,却微笑依然、兴致盎然,几乎看不到插队的现象。

  在一处伊利乳品专区,记者看到七八位参观者排队买冰淇淋,后面陆续赶来的几位购买者一下子围住了柜台,队伍中一位男士上前轻轻说了一句:“朋友,排队好吗?开世博会了呀!”“哦,对不起!阿拉没注意!”

  守秩序,成为人们参与世博的共同守则。上海世博会开幕庆典当晚,在世博园区和周边观看焰火表演的市民达到50万人以上。表演结束后,由于园区周边没有设立大屏幕提示,临时调动的疏散车辆也因交通拥堵无法进入人流聚集区域。广大市民在没有专门疏导指引的情况下,耐心等待,不抢先,不争道,不喧哗。在近1个小时的散场中,整个人流大军平稳有序离开,安然无恙。

  (三) 上海人的自顾自、不够热情曾经让人担心。

  此次记者在世博园看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体谅、礼貌,营造着更为和谐友善的氛围。C片区集中了众多外国馆,每到一个馆,参观人群中都会有主动向参展方发出“您好”的招呼声。在西班牙馆出口处,西班牙工作人员不停地用汉语招呼参观者 “小心台阶”,随之回应的是无数个“谢谢”。不断涌出的参观人群离开场馆时,许多人没有忘记向热情周到的工作人员挥手致意。

  在园内世博公交车上,参观者一上车机关枪似地向驾驶员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记者正担心驾驶员的情绪,没想到女驾驶员园况熟悉,一一热情解答,乘客十分感激,便送上慰问:“这几天你们辛苦了!”受到激励的驾驶员说,“辛苦是辛苦,但大家开心,我也高兴呀”。公交车上,乘客们热烈交流观感心得,一路欢声笑语。在世博9路公交车上,安检员傅政亮告诉记者,每天跟车来来回回跑世博专车,虽然还没有进园看过世博会,但心里很快乐,因为乘客都很快乐。

  作者:洪梅芬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