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法庭展示中国司法公正高效
成立至今接待群众超8000人次案均审理周期9.7天
从3月25日成立至今,共受理各类涉世博民商事案件97件,已妥善化解82件,其中仅有两件是经过判决结案,80件为调解或撤诉的方式结案。
记者今天从世博法庭了解到,在长达220天的会期中,前无古人的世博法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完成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能动司法思考”的过程。
世博法官全是“老娘舅”
“还是到法院好,都有法律根据,给法官看过了我也放心了!”在世博法庭的调解协议上签字后,田大妈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60岁的田大妈是山西人,7月12日到世博园参观时,由于没有注意到路面情况而不慎摔倒。痊愈后的田大妈在世博园区人民调解工作室协调下,与园区管理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老人总担心协议能否执行到位,于是调解员带着当事人来到了世博法庭。可到法庭后,田大妈又对赔付总额、支付方式有了新想法,原先达成的调解协议顿时成了一纸空文。
负责田大妈这个案件的是世博法庭的博士法官徐俊。他是上海市法院系统调研标兵,今年3月被挑选到世博法庭。在仔细询问了原、被告的意见后,徐俊为田大妈及家人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分析了利弊关系。经过了长达5个小时的协商后,田大妈与被告签订了调解协议。
像徐俊一样,无论年长或年轻,世博法庭的每一名法官都是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出色、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娘舅”。他们坚持对所有涉世博纠纷在立案前首先开展诉前调解,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快速灵活的优势。同时,主动与世博局、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实现工作联动,探索构建世博法庭主导下的全方位、多领域的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机制。
赢得外籍当事人好口碑
作为全球性的国际盛会,世博会交织着来自全球的不同风俗、习惯。考虑到国际性特点,浦东法院特地为世博法庭配备了高学历法官队伍。“他们有的是调研能手,有的是学者型法官,有的口才好,善于调解。”世博法庭庭长陈雪明说。
而为了满足外籍人士的需要,世博法官们花了不少心思。编写便民手册、在法庭内张贴世博标识、双语标识,专门开设互联网“司法服务保障世博专窗”……据统计,目前已接待350余名中外游客来电,解答网上咨询520余条。
法官们还坚持平等保护中外主体,在严格适用法律的同时,遵循世博会独有的原则和惯例,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外纠纷。世博法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外籍当事人的口碑成了它最好的“金杯”。
六一儿童节那天,日本华侨张女士带着女儿正在世博园区5号门外的洪山路上行走,被匆忙赶路的游先生迎面撞上,孩子当即摔倒在地,手中的诺基亚3G手机也“飞”了出去。张女士作为女儿的监护人将游先生告上了世博法庭,要求游先生支付各项赔偿共计2780元。
经过世博法庭法官的耐心调解,张女士主动提出放弃没有提供发票部分的赔偿主张。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游先生赔偿张女士一方手机修理费900元,医疗费300元。
“非常迅速,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地解决。”张女士由衷地赞叹。
多项创新提供推广样本
世博法庭成立至今,接待群众超过8000余人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只有9.7天,在这张优秀答卷的背后,写满了世博法官们的辛勤付出。
在世博法庭成立的第二天,有“铁人庭长”之称的陈雪明就接到了一起棘手案子——斯里兰卡馆状告上海勇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房屋租赁纠纷。
原来,由于勇卫物业公司提供的房屋不符合消防标准造成斯方无法入住,而当时世博会即将开幕,斯方已支付的款项又全部投入了装潢无法退回,为此,斯方心急如焚。
在陈雪明等世博法庭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被告愿意拿出100万元归还给斯方。经过短短20天的协调、商榷,斯里兰卡馆总代表胡博特·贾亚库迪先生从陈雪明手中接过了100万元转账支票。
为了更快更好地预测和解决世博会中发生的各类纠纷,陈雪明的世博法庭团队还先后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涉世博纠纷预测和应对专题研讨会以及涉世博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及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商讨如何预防和化解涉世博纠纷,思考解决法律适用中的难点疑点,为纠纷的提前防范争取了时间。
为了方便群众,世博法庭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法庭专门配设的世博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将咨询、立案、执行、信访等功能完整地延伸到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就地执行;同时还建立了立案、审理、执行专人负责的一体化机制,确保了案件流程顺畅。世博法庭的诸多创新之举,在契合世博会和上海城市创新价值的同时,也为这些举措今后在上海基层司法组织中的推广提供了样本。(严剑漪 王治国 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