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旅游网站的世博频道上,有一篇“世博攻略”的人气始终高居不下,累计点击次数早已过万,还吸引了800多位网友“粉丝”投票称赞。这篇题为“世博12天”的攻略全文长达近万字,按照日期分为12个部分,详细描述了每一天的参观经历。“作者用其对世博无与伦比的热爱,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份‘呕心沥血’的参考”,网友的评论很有趣,“才看了世博3天,我就感到体力透支了,楼主参观12天实在很‘彪悍’!”
昨天(20日),记者辗转采访到了这位花12天时间周游世博的主人公——土生土长的80后上海女孩胡小姐。
“环球”梦想的预备练习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从小的梦想就是背着一个旅行包环游世界,胡小姐身上散发着的或许就是天生的“背包客”气质。她告诉记者,现在她的足迹已印上过美国、西班牙、法国、柬埔寨等,还曾因机缘巧合在墨西哥流浪过一年。“这次世博会是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最好途径,又在自己的家门口举办,当然希望看个遍,也算是一次环游世界的预备练习。”
和出门旅行一样,一只简单的背包就是胡小姐世博之旅的全部行头。她说,写完那篇颇受关注的世博攻略后,她又去了不少次世博园,目前她的进园纪录已经达到20次,参观了园区内90%左右的场馆。当被问及为何对世博会的热情如此之高,胡小姐的一句话让记者很感慨。她说,“如果自己去国外一座城市旅行,至少要花3至4天的时间才能看到一些皮毛,但在世博园里可能只需要花上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就可以体验一个国家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好比是欣赏‘浓缩’的精华。”
在世博攻略中,胡小姐不仅写上了许多热门场馆的排队小窍门,还对各个场馆的展示进行了个性化打分,文章后贴出的两张世博七日票照片,以及敲满章的世博护照更是“夺人眼球”。如果光从打分来看,一些热门场馆恰恰没有得到她的青睐。“热门场馆之所以如此热门,在于它的排队时间都在两小时或三小时以上,而其中一部分纯粹是因为参观形式导致的,比如场馆内有放映影片的,势必造成每次的入馆参观人数有限,那么队伍自然一直无法消化而导致排队时间过长。”胡小姐更推荐几个“不冷不热”的场馆,“我的标准就是排队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但又非常精彩,包括芬兰馆、越南馆、摩洛哥馆、土耳其馆、智利馆、非洲联合馆、捷克馆。”
光西班牙馆就去了5次
胡小姐环游世博的最大特点是,很多场馆她都会反复去好几次,12天的周游里最多的一天她参观了20多个场馆,最少的一天只参观了一个馆——中国国家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诸如西班牙馆、意大利馆、阿联酋馆等有意思的场馆,即使去了多次也不会生厌。相反,每次的参观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发现新的惊喜,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所在吧。”
“西班牙馆——9分”,胡小姐在攻略中给西班牙馆打了最高分,她告诉记者,她曾去过西班牙的不少城市,有时候一呆就是好几天,而世博园里的西班牙馆她前前后后一共参观了5次,依然感觉意犹未尽。在世博攻略中,她这样写道:“进入西班牙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黑漆漆的山洞,象征着在西班牙南部发现的史前原始人洞穴,溶洞里面有最原始的壁画,是西班牙历史的见证。下一个展厅代表的是现代西班牙,大厅由五到六个横向纵向或天花板上的屏幕所组成,时间从60年代跨越到当今的西班牙,从机场、码头、火车站、广场等,站在这些似曾相识的地点前,我的记忆仿佛正在逐渐拼凑。最后著名的小米宝宝代表着西班牙的未来。小米其实叫Miguelin,是著名设计师Miguel的最新设计。”
胡小姐对西班牙的美食似乎也是情有独钟,“参观当天的中午,我就在西班牙馆的餐厅里吃了午餐,正宗的tapas(西班牙小吃),正宗的jamon(西班牙火腿),正宗的橄榄油以及红酒,餐厅的服务员也都是清一色的西语人士,感觉就像穿梭到了西班牙的街头。”
“遇到的人和事更是收获”
对胡小姐来说,在世博会里看展览自然是很独特的体验,但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更让她觉得收获良多。
“我第一次去丹麦馆已经是晚上了,只花了差不多10分钟的排队时间。小美人鱼在灯光的映衬下真的很美,仿佛就像活的一样。不过那次去得比较晚,单独排队的骑自行车项目已经停止了,所以我特意去第二次就是为了骑一下这种特别的自行车,想站在车轮上,俯瞰整个世博欧洲片区的美景。”正是这第二次的到访,让胡小姐收获到了额外的感动。
原来,丹麦馆里的山地自行车和平时用到的平地自行车不一样,一般如果倒踩踏板,自行车只是空转,但在丹麦馆倒骑是刹车,所以她一开始特别不习惯。“丹麦馆的工作人员超级有耐心,他们会几个人按住自行车,耐心地教我们如何才能骑好,一直到把游客送上路为止。”胡小姐说,一些胆小的游客很快就想放弃,却在这些工作人员不断鼓励下顺利地骑了起来。(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