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动态

世博对中国外宣理念的新启示

时间:2010-08-02 10:34   来源:新华国际

  多年来,我们的外宣都是中国主动向世界推销自已,让世界来对中国评头论足,奥运如此,世博也不例外。不过,通过西方媒体对上海世博的评价变化,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的评判者。这将是

  对我们外宣理念的一种启示。

  最初,专门以挑刺、报道“坏新闻”为主旨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大张旗鼓又热火朝天地办世博很不爽,心里 泛酸。上海世博开幕前一天,英国媒体BBC 就用大童的篇幅讲中国如何花大钱建造豪华世博场馆,如何动用各种“非常手段”包括新闻管制、布置大量警力军队等等。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 跟BBC 两个多月前的说法却大相径庭,说世博给了欧盟各国一个 “向七千万中国人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机会”。7月16日,美国《 洛衫矶时报》 发表时评“美国在世博栽了”, 把世博美国馆狠狠笃了一顿:“如果你认为美国在上海世博传递的信息无所谓,那你大错特错了。七千万中国人来看世博,世界各国如何表现自己,将影响到中国人如何看他们,并将产生深远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意义”。

  这些评价给我们提出了“外宣”新思维的契机。其中蕴含的观者和展者、主体和客体的转变,在更高的层面上,是一个知何重新界定中国立场、中国位置的问题。近现代数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西方的眼光下,按西方规定的角色和位置,努力“与国际接轨”,把西方价值当成普世价值,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今天,中国和平发展后,世界上不少国家可能想的是“如何与中国接轨”。

  在这个关健时刻,中国不再仅仅是让世界瞩目、惊叹,甚而惊恐和嫉妒的运动员,很多时候,无论七千万或是13 亿中国人,现在都做起观众和裁判,对世界要向中国展示的事物进行“中国式”的评判。换句话说,中国就从“做外宣”变成了“被外宣”。

  但“被外宜”不应是被动的,而是应该抓住机遇,把自己变成发牌的,法国馆、美国馆、沙特馆、英国馆,到底哪个好,数千万中国观众的脚就可以当裁列,可以给他们打分。主客体地位一转换,中国就从中掌握了话语权。

  因此,未来的“外宣”可能还得要将如何让中国人自己为世界打分,作为一个参考方向来做。就像最近某中国金融会司发布了各国主权基金的等级划分,尽管饱受争议,但却对西方主权基金的信誉度做出

  了中国人自己的评价,久而久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中国人的视角,其实就是对世界传播中国人的现否和文化。当然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要因为世博这个游艺性、娱乐性的活动平台把中国从演员变成了裁判这件事,就顺理成章地认为中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国际话语权、发牌权了。过去的思维定势和习惯,一直把我们自己当成表演者。

  上海世博给的启示就是,中国一定要有能力把西方当作观看的对象来看,那可能要下相当大的力气。 (环球时报 刘康)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