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世博动态

“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论坛热词一览

时间:2010-07-06 14:19   来源:解放日报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既是造成各类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和环境变化影响的承受者,也是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推动力。在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论坛上,产业绿色创新、低碳城市、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模式等词汇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热议的关键词。记者也感同身受,在绿色革命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更渴望获得的,是走向绿色的具体路径。

  践行“绿色”城市责任进行时

  “晚上10点,我们经过C片区的芬兰馆,工作人员盛邀我们入内参观,当我走进馆内的露天广场,抬头望天时,我看到了星星!”时事评论员曹景行感慨,“我真切地感受到世博会带来了环境改变的希望。”

  这一点,在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的演讲中得到证实。从世博会筹备到举办,“低碳世博”各项措施正逐一落实:50%的园区内绿化覆盖率;60%以上的路面由再生材料制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50%以上;“一轴四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77万千瓦时……“我们希望上海世博会能够点亮低碳经济时代的美好未来。”洪浩谈到,环保问题事关城市未来,城市需要在应对环境变化中发展和进步,以低碳世博推动建设低碳城市,上海正积极行动,以此解答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困扰和难题。

  墨西哥国家环境部城市交通与旅游业环境促进司司长塞萨尔·拉斐尔·查韦斯直言,城市无序扩张,带来了基础设施负担加重、空气质量下降等严峻挑战,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不仅仅是遵循教科书里的一些原则,更要落实在行动当中,政府要懂得灵活使用政策工具,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进而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当低碳、环保成为共识,城市有责任将之转化为看得到的现实。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尚达尔·加尼翁,同与会者分享了圣米歇尔区的环境复合工程案例。圣米歇尔区原存在着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噪音和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为修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在180个组织的参与下,蒙特利尔市政府启动了修复项目:他们设置了垃圾填埋气体控制系统、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推出绿化造林项目,“我们还计划开辟生态教育展示区,人们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经验,更好参与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

  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迈克尔·沃尔什表示,上海的“轨交+公交”的出行方式,是“很了不起的交通模式和城市治理模式”,期待着有更多城市能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将“绿色”进行到底。

  可持续建筑有望变身“功臣”

  在城市中享受建筑魅力的市民或许应 “自责”一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字令人吃惊——全球1/3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但可持续建筑,有望使建筑从碳排放的“罪魁祸首”变为减排功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司司长阿拉伯·霍巴拉昨天刚刚参观了南京的一座公寓,他非常感叹:“公寓外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公寓里面根本没开空调,却比开了空调还凉快!”

  霍巴拉说的这种可持续建筑,在国内房地产巨头万科公司的董事长王石看来,并不陌生。万科有个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中心建了一座塔,这座塔按白蚁造窝原理建造,白天隔热,晚间散热,并且用微风、垃圾发电和天然采水,因而做到不用市网一度电,不用市政一滴水。王石说:“这种技术其实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在城市的社区运用。”

  更多可持续建筑领域的成熟技术就在眼前。在上海世博园内,葡萄牙馆极具特色的软木外墙、英国伦敦的零碳馆、瑞典马尔默的绿色屋顶、加拿大温哥华的环保木屋、日本大阪的樱花隧道,德国佛莱堡的向阳屋等。然而,这些似乎触手可及的绿色建筑,在国内外的普及却仍然较低。王石坦言,国内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行可持续建筑标准的不足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司司长阿拉伯·霍巴拉介绍,许多建筑商感受不到节能的好处,有些地方政府也认为,尤其廉租房一类的政府所建房屋若要提供节能设施便是奢侈,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霍巴拉建议,要采取行动就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要有很好的政策框架和法律支撑,还要有金融支持。“事实上,政府应该挑大梁,因为许多建筑其实是由政府所拥有的,这些政府建筑应该率先被建造为可持续建筑,起到示范作用。”

  低碳指标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用5个方面通俗定义了城市环境宜居性——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睡个安稳的觉,吃上放心的庄稼,在一个良好绿色的环境中生活。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却朝逆方向前进。据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委员杜丹德介绍,1980年人们的汽车出行距离是7.3亿公里,2005年就已达到92亿公里,仅汽车及其使用就带来一系列污染源。

  不仅仅是环境威胁。中国机动车千人拥有量仅50辆,美国人是780辆,欧洲是550辆,但我国石油进口已超过50%——去年进口2亿吨,国内生产只有1.7亿吨,10年以后怎么办?即使依赖进口,全世界的石油探明储量也是只够42年时间。而中国的煤炭储量相对丰富,但以如今的用量,只够开采38年时间。

  “所以当今中国,低碳城市转型和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为了能源安全,更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强调,绿色转型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能”的问题。

  如何能?就是正视现状,不苛求“零碳”,而是不断逼近“低碳”。潘家华认为,绝对的零碳,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当前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数量有限且不稳定,难以保障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如果中国能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到45%的目标,就是不断逼近低碳。”他认为,应从源头做起,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零碳能源比例,从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从消费层面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标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逼近的过程。”

  大阪市副市长北山启三则带来了大阪的实践:“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要减少25%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需要普通市民和相关的企业共同努力。”大阪市要将环保行动与奖励政策连接起来,引进太阳能发电,由政府和自治体补贴部分设置费用,居民便可减少20%左右的成本,通过在小学和政府屋顶安装这样的设施,总发电量将达到约2000千瓦。

  面对环境挑战须马上行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昨天在南京圆满闭幕。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出席论坛闭幕总结大会并作总结发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作闭幕演讲。

  杨雄表示,本次论坛汇集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实践成果,这是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城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克劳斯·特普费尔表示,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听取各自的经验和做法,这是一个真正的互相学习的好平台。上海世博会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那就是面对全球环境挑战,必须马上采取行动。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成功是实现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气候谈判代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不容背离

  发达国家应兑现减排承诺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最核心的问题是各国之间如何重建互信,但重建的基础,是必须回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有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上来。”昨天,在南京参加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论坛的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代表于庆泰大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场白就强调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是发达国家在一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制造温室效应的累积恶果,发达国家过分占据了人类共有的排放空间,因此,首先要明确,发达国家是问题的制造者,我们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于庆泰说,发达国家应一是要积极减排,将多占的空间让出来;二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

  于庆泰介绍,《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但从事实来看,发达国家始终未兑现其承诺,还不时释放出背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声音,将主要压力施加给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如果根据中国国情来看待这些承诺,其实中国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实现的话,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中国的行为和作出的贡献跟任何国家比毫不逊色。

  “世界环保教父”:发达国家有义务转让环保技术

  中国减排措施值得赞赏

  在世博会 “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上,有着“世界环保教父”之称的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发达国家垄断环保技术的做法 “令人失望”。上海世博会更是一个绝佳的平台,展示了各国的绿色梦想,以及国际合作对于改善环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莫里斯·斯特朗表示,上海是一座很棒的城市,但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尤其是海平面上升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他说:“不仅是上海,很多人口聚集的平凹地带都将受到影响。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但上海市政府是明智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人民的生活。”

  莫里斯·斯特朗还表示,中国是目前碳排放增加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如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管理措施甚至比欧美更严格,这一努力值得赞赏,也为世界各国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中国也在关注造成这一现状的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行动。”

  “很多发达国家的做法令人失望。”莫里斯·斯特朗表示,这些国家是环境现状的制造者,也拥有最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他们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全世界人民都应对他们的“不作为”进行敦促。(李晔 简工博 谈燕)

编辑:徐维彬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