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木偶掌中央,喜怒哀乐全知晓。时值上海世博会福建活动周,作为福建“招牌”的“文化名产”,漳州木偶剧团、泉州木偶剧团将传统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都带来了上海。每天在宝钢大舞台的展演区,精彩的木偶戏表演总是迎来阵阵叫好,而现场的木偶制作更引得游客驻足。昨天,记者遇到了漳州木偶剧团的艺师杨君炜,顶着37摄氏度的高温天,他正一刀一划地刻着戏中的关公头像。
一块直径6厘米、厚度约9厘米、10余厘米高的樟木块,在杨君炜的手中,一下子“活”起来。6把工艺刀,要耍可得耍得利索。用大的圆口刀一点一点削出头部和中空的脖颈,再用大的斜口刀打磨光滑。做好了“毫无面目”的粗胚后,再一点一点雕刻眉、眼、鼻、嘴、耳,小的圆口刀在勾勒鼻形、耳廓乃至“挖”鼻孔上派用场,而小的斜口刀则用于“描眉”、“画唇”等线条感更强的部位。
可别小看这小小一个木偶头,不到一个手掌长,要做到精细的成品,一个熟练的师傅也得花上一天的时间。杨君炜说,按照传统的木偶工艺,在刻好了五官发型、初步打磨光滑后,还要在上面细密地覆上一层棉纸,待干后则一层一层往上涂高岭土。四层涂完,再打磨光滑,用竹子制作的“竹片刀”对木偶进行修补,使得眉眼等细部更为分明。完成了以上工序后,就可以根据人物的角色设定涂抹颜料,缝制头发,乃至头部的帽子、珠饰等物件,再制作身体,缝制画服,环环相扣,直至一个活色生香的木偶出炉。
杨君炜13岁入行,在福建艺术学校学艺,至今已近20年,才练就一番好手艺。杨君炜的现场制作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更有游客索性坐下,希望杨君炜能照着他的模样刻个木偶。来自南通的学生小王说,以前还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木偶戏,这次还是“托上海世博会的福”,第一次看见“真品”,有意思得很,待会儿一定去看看木偶戏表演。
如今在福建,木偶戏仍为当地民众所喜爱,常年有木偶戏上演。在问及年轻人对木偶戏的了解时,杨君炜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更喜好台湾的“升级版”布袋木偶戏,比如“霹雳布袋戏”系列,木偶比传统戏更大、制作精美华丽,拍成电视时更加入了绚烂的舞台效果,更博眼球更新潮,“这也是对传统的创新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