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22日电(记者姜微 徐寿松 叶锋)这里是眼下世界上客流最为云集之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焦点,这里也是中国经济领域正在掀起的“一场深刻变革”的前沿高地。
黄浦江畔,世博盛会的华美乐章在精彩演绎,万方争睹,观者已逾一千七百万;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制已宏大开篇,乘世博长风,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发展。连台好戏,激荡着上海的城市脉搏,将在这座东方之都的发展征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2月,上海物联网中心挂牌,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应用中心和核心技术产业化集聚地”;3月,虹桥机场第二跑道投用,上海由此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两个机场、五条跑道的城市;4月,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新调试的6台风机并网发电;5月,举世瞩目的世博盛会大幕开启,有序运营;6月,“世博后”战略发展规划已在精心酝酿……
一手抓办博、一手抓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要求上海全体干部,以科学发展促转型,在发展中调整,用调整促发展,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新突破、新进展,这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光荣使命,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如今,世博会正在成为推进上海发展转型的契机:现代服务业的新产业集群在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加快,新的战略发展空间在拓展。
“增”“调”之间显亮点
“增量不再做二产!生产性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再大也不要。”上海市闸北区委书记方惠萍说,“我们的定位就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就是往这个方向转。”
闸北是上海老工业区。如今,这个区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如火如荼。6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同意上海市筹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这个全国首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就坐落在闸北。今年以来,全球著名人力资源企业任仕达、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乐购等一批重量级企业纷纷入驻闸北。
调出一片新天地!闸北的华丽“转身”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缩影。一系列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经济沿着“调结构”和“保增长”的轨道稳步回升。而在增长背后,“调结构”效应初显。
一季度,上海市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5%,三产稳步增长,比重接近59%。服务经济让人眼前一亮,其中,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收增幅达73.6%,利润增长33.4%。嗅觉灵敏的外资更能触摸到三产的“喜人涨势”:4月,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3.01亿美元,增长25.9%,比重高出第二产业近8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转型期恰是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期。
而引进外资的投向也直观地反映了产业结构之变。一季度,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有1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各4家。在信心和前景的驱动下,上海“总部经济”蒸蒸日上。如今,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已达270家,外资投资性公司也有195家,外资研发中心则达308家。
宏观财政收入和微观企业利润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结构调整之效。今年前4个月,上海地方财政收入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7.4%;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5.4亿元,同比增长1.7倍。
两台戏,双丰收。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说,上半年,上海既确保了世博会的成功开幕并步入常态运行,又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回升中调结构、促转型。
“调结构”由“破题”走向“纵深”
胡锦涛总书记年初考察上海时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遵照总书记的指示,上海各区县正加快落实,不断“破题”。日前,上海东方财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在文化信息领域颇具知名度的企业,与上海西北郊的嘉定区马陆镇签约。过去,这个镇遍布小五金、化工涂料等低效高耗企业。通过艰难的“成片淘汰”,嘉定腾出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设 “上海文化信息产业园”,不仅几无污染,产值也跃升了近3倍。
去年8月以来,上海在高新技术产业化9大领域使出大手笔,迄今,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基金已投放70亿元,带动效应“一触即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敏浩表示,今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将快于全市工业增速。
更优、更新的同时,经济结构怎样更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一直让上海的神经为之绷紧。世博交通、旅游、场馆运营等方面带来用能增量,加之重化工行业用能快速增长势头一时难遏制,今年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6%的目标,难度不小。为此,上海出台硬性规定,将工业用能净增量控制在400万吨标煤以内,特别要求交通运输、石油加工等五大行业的用能大户用能增量不得超过5%。
越是转型升级时期,政府的自身改革创新就越要先行。转型需要改革来保证,没有改革是“转不过去的”。肖林说,今年以来,上海将改革推向深入,行政考核着力淡化规模总量指标,强化结构、民生、节能环保等指标。行政审批上,继去年大刀阔斧地削减、清理后,实施“流程再造”,实现流程标准化、效能化、网络化。
“世博后”战略发展未雨绸缪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总规划师阿尔伯特·施佩尔说,上海世博会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展示内容,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量化和形象化的展现。
如何最大限度把举办世博会带来的无形资源,转化为促进上海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是当前上海全市上下考虑的头等大事。
“我们遇到了好机会、好时代,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领导者,我们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 对于世博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如是说。 未雨绸缪,上海已在谋划“世博后”的大文章。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赶赴IBM、GE中国等企业调研,不断抛出“橄榄枝”。要知道,GE在上海世博会的美国馆和城市未来馆展示的新能源、飞机发动机、医疗技术,无一不是浦东未来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宝山区委书记吕民元说,宝山在“世博后”的发展路子已明确,“就是要学习借鉴世界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宝山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化滨江新区发展。”
世博会历史上,举办地借力世博推进经济转型的案例比比皆是。上海市政府决策顾问王洪卫教授说,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阪经济圈融合产生了很大促进作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使西班牙的服务业产值比重从1990年的57%增长到1993年的63%。鉴往知来,上海的转型完全可能因世博而如虎添翼。
怎样利用世博加快服务经济的发展,怎样将世博带来的科技成果引进来转化为产业优势,怎样借世博之机推进文化产业壮大、为“四个中心”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怎样借鉴他国经验完善城市和政府管理,为经济转型创新体制……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市里已要求对“十二五”期间世博园区功能定位、“世博后”场馆及设施的利用等深入调研、提出建议。
有远虑者成大业。“世博后”发展战略蓝图已在上海渐渐拉开。2010看上海,拥抱梦想,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