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周宁、许晓青)当你看到酷暑中一个个不远千里来到上海的孩子,在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中踮着脚、仰着脖、睁着大眼睛张望世博场馆的入口时,你会问:“究竟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如此执著?”
暑期即将来临,世博园将迎来大批中小学生。无论是世博场馆还是家长、学校,能否用细节服务满足他们的渴望、让所展示的人文风情与科技创意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孩子眼”服务世博
西班牙馆的巨型仿真机器娃娃“米格林”、丹麦馆的“小美人鱼”,俄罗斯馆的“童话之城”、加拿大馆的太阳马戏团……都深受孩子们喜爱,令他们流连忘返。然而,我们呈现给孩子的并不仅仅是好玩的机器人和童趣的建筑元素,而是通过感官刺激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世界很大、有很多可能”的意识。
来自安徽芜湖的李女士带着女儿逛世博。李女士说:“在墨西哥馆展厅,女儿被一块高4米、刻有蛇的石碑深深吸引住了。我想给她解释,但石碑周围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工作人员只知道它叫‘羽毛蛇神艾卡特石碑’。”
在中国馆“绿色理念、低碳生活”的展台前,“微藻提取”“油脂浓缩”等净化演示吸引不少孩子驻足观看。江苏游客周先生对记者说,讲解员如能在一旁讲解更能让孩子领会其中的奥妙。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年泽昌认为,世博会场馆展出的各国文化、艺术、科技珍品极具创意。如果能配齐展品的产地、背景等文字说明或讲解人员在现场“点拨”,就更能让孩子们入脑入心。
本届世博会,瑞典馆特地为孩子开辟专属活动区,孩子们在长达100米的长画卷上涂鸦“理想城市”“未来憧憬”等内容,在自由玩乐中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年泽昌说,用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科技之奇、世界之大”、培养孩子在探知学习、团队合作、独立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是历届世博会的共通之处。各个场馆可以相互借鉴,多设置些“亲历区”,多举办些体验式活动,让孩子感知未来城市景象、打造未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