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世博园区犹如往常一样,人流如织。但若能细心观察一番,就不难发现此时的园区内除了热闹之外还洋溢着浓浓的世界杯氛围。穿着各色足球队服来观博的人,这两天正呈几何式增长,就连“躲”在世博轴地下二层的世界杯特许商品销售点,也开始面临缺货的烦恼。世博园里的“世界杯”,看来同样打得火热。
谈及世界杯,不得不提到以足球作为第一运动的拉丁美洲。细观巴西、阿根廷馆后记者发现,足球,对于这些“足坛大佬”来说,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桑巴舞出欢乐
“先了解足球,再了解巴西——莱戈。”
这样一句看似有些片面绝对的话,时不时会浮现在巴西馆中央展厅“立方体”的外侧墙上,必须停下脚步,仰起脖子才能看到。
“立方体”,其实是一个由四块超大全景屏幕组成的影像区。进入这里的游客,往往急不可待地举起照相机或放下小板凳,很少会有人发现这四块屏幕的背后,其实还滚动投映着很多巴西的“名人名言”。
“立方体”讲述了四个巴西人的一天。从航空工程师到中西部种植大豆的农民,从巴西石油公司的工人到里约热内卢的桑巴舞演员。四块屏幕,时间相同,画面却截然没有联系,以至于看着看着会有顾此失彼的感觉,直到夜晚降临,四个人下班后都来到了足球场观看比赛,此时,画面开始统一,名扬天下的“桑巴足球”成了唯一主题。
世界杯赛场上,巴西球员攻陷对方球门后围成一圈扭桑巴以示庆祝的经典动作早已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在巴西,桑巴和足球一样,都是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巴西人的任何聚会,压轴节目总会是桑巴。汇集欧洲人、非洲黑人和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特点的桑巴舞激情奔放,曼妙的舞姿时常让人眼花缭乱,而当擅长跳桑巴舞的巴西人踢起足球,让人叹为观止的“桑巴足球”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巴西馆里,有一个180度的半圆形剧场,馆里的工作人员喜欢把它唤作“欢乐池”。在“欢乐池”里,我们见到了巴西最常见的街头足球。一条小马路上,两头各放一堆衣服,孩子们迈着桑巴舞步左突右晃地在上面踢着足球,成千上万的孩子就在这样的街头足球场上度过了他们的欢乐童年。
当然,足球运动的普及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巴西政府就专门设有群众体育运动的专项资金,在里约热内卢,每一个社区都建有正规的草地足球场。填海而建的波尔福戈体育中心尽管有着数十块草皮,但每到周末,还是得提前预约才能如愿。
“‘欢乐池’其实就是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巴西人的足球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巴西人是如何踢球的。”
探戈孕育灵感
拉美足球中能让人称羡的,除了巴西,还有阿根廷。在那片神奇的大陆上,似乎总能孕育出叫做“天才”的人物,比如在本届世界杯首次亮相中大放异彩的梅西和换上一身西装的马拉多纳。
带着崇拜的心境来到阿根廷馆,户外的大屏幕上,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经典比赛正被反复播放。可真正踏入馆内,眼前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些布置,除了一个硕大的圆形投影映到地面,画面里,潘帕斯草原的景色美不胜收。此时,一对俊男美女盛装亮相,灯光暗下,探戈登场。
有人把阿根廷的探戈称作“腿的战争”,真是一点都没错。只见台上舞者身体紧贴,四条腿快速地绞缠、翻飞、旋转、交错、踏踢,看得甚至让人有些多余地担心两个人的腿会不会“打架”。这时候,舞者脚下的画面,也已由草原美景变成了足球对抗。一边是优雅的舞步,一边是娴熟的过人,球员们过硬的腿功,一下子就找到了出处。
阿根廷展区总代表马丁告诉记者,在阿根廷,不论在首都,还是内地,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学校,对5岁至13岁的儿童进行培养和训练,著名球星马拉多纳曾经待过的“小葱头队”,如今依旧十分活跃。
成立于1979年2月的阿根廷儿童足球联盟拥有94个会员俱乐部,在每个俱乐部学习踢球的孩子少则六七个人,多则上百人、该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俱乐部之间的儿童足球比赛。比赛采用循环制,竞赛规则严格,为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品尝到优胜劣汰的滋味。这,或许也是阿根廷天才球员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丁知道,中国人对于阿根廷的喜爱可能大多来自于足球,因此身为总代表的他也在努力把阿根廷的“天才”邀来世博园:“马拉多纳?梅西?只要有合适的赞助商,一切就皆有可能。” 本报记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