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经过张杨路上的一家服装小店,进去逛了逛,很巧,两位售货员正在大聊世博会。
边比划边讲得高兴的,是其中一位稍年长的阿姨,听话音是上海人:“丹麦馆的那个蛋糕,那么小一点,放了块薄薄的巧克力,还有半片草莓,晓得多少钞票?”年轻的轻声答:“20几块?”“59!”阿姨骄傲地说,年轻的也咂嘴说,“这么贵……丹麦空运来的么?那你吃了吗?”“吃了,味道是好吃呀,上海的面包房没一个能做出来。”
她们聊得兴起,对我这唯一的顾客不闻不问。我一边装模作样地试衣服,一边好奇地听着,原来阿姨自己买票,去了一次世博会,刚领了世博大礼包,打算再去一趟。年轻的售货员是外地人,听得心痒痒,便说自己也想去,问阿姨有什么好看的,阿姨端了端架子,道:“如果你对高科技不感兴趣,还是不要去了。”年轻的赶忙说感兴趣。阿姨说,东西太多了,最神奇的是沙特馆的4D电影,“知道《阿凡达》吧?那是3D的,戴个眼镜银幕上的东西就变立体了。这种东西过时了,现在最先进的技术是4D了,整个人都嵌在电影里,全身都会跟着动……晓得吗?沙特馆花了几个亿呢。”
“我看电视里介绍,还有个什么球,会动的。”年轻的姑娘说。
阿姨说,“你说的是德国馆的那个吧,那个馆中间挂了个很大的球,会发光的,观众站在球的四周,有个很漂亮的主持人,叫大家分成两边一起喊,哪边声音大,球上的图案就对准哪边,你说这是多高级的技术啊,德国人真厉害。”阿姨接着讲,瑞士馆的外墙自己能闪光,屋顶上有缆车,很刺激;英国馆像个刺猬,一根根管子里放的是种子;意大利馆,都是名牌,那个牌子叫啥啥蒙格的,一双鞋卖几千块……“这些东西,不开世博会哪能看得到,所以讲阿拉还是很幸福的。”阿姨精辟地总结道。
话题又转到 “排队”上,“听说每个馆都要排队的。”年轻人问,“去过的老乡说,队伍都用栏杆拦起来,有些人等得急死了,还想爬栏杆进去呢。”
“用阿拉上海人的话,这种人叫没素质!”阿姨不屑地说,“全世界的人都来看世博会了,这些人啊,一粒老鼠屎坏掉一缸米,要被外国人看笑话的。”她义正词严地教育小姑娘,“阿姨跟你讲,这种没素质的事体,侬绝对不可以做的啊!还有乱丢垃圾啦、随便吐痰啦,统统不可以做。”
临了,阿姨给年轻的售货员出主意,“侬要去看,跟老板讲一声,请一天假。还有,早点去门口排队,争取9点钟进去,看到晚上12点才出来,侬年纪这么轻,不要怕吃力,一张票100多块呢,肯定要‘用足’的。喔,里边吃的东西蛮贵的啊,自己带点面包,水不可以带的,里边有免费的,随便喝……”
我买了两件衣服,付账时忍不住赞了阿姨一句:“阿姨,你真了解世博会……”她看我一眼,说,“那当然,是在阿拉上海开的,肯定关心的。”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世博会,的确是开出“劲道”来了。(尤莼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