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街头为纪念二战死难者而立的“绊脚石”。在世博园德国馆内放有若干块这样的铭石。
腾讯世博媒体联盟西安晚报
文 胡印斌
在展示全人类最先进文明成果的世博会上,是不是一定要记录下一个国家最不堪回首的一面?历史的记忆究竟可能以何种方式保存?这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那里,肯定有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在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德国人则以若干块10多平方厘米的“绊脚石”的独特设计,作出了回答——
世博园德国馆二楼文化艺术区,大山一样厚重的书籍旁边,是一个背景加实景的展示区域。不大,也就十个平方米左右。背景墙上,一名德国艺术家单膝跪地,手里拿着两块刻有名字和数字的金灿灿的铭牌,目光不容回避。地面被布置成街道的样子,一块块黄铜铭牌和铺路石一起,嵌在地上。
这些铭牌被称作“绊脚石”。在街道上嵌入“绊脚石”,是德国科隆艺术家古特尔戴姆勒开展的一个城市记忆项目。眼下,德国480多座城市的人行道上,已由政府铺设了两万多块这样的“绊脚石”。那上面的名字,则是遭到纳粹屠杀的死难者或者流放者的生卒年月、以及照片。这些死难者的灵魂,经由一块块落地的黄铜铭牌,重生在生前居住的城市里。艺术家希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唤醒人们对一段沉重历史的记忆。
行走在陌生抑或熟悉的德国城市里,没准儿就会赫然发现一个有名抑或无名的人,正静静匍匐在人行道上。就如同德国馆里熙熙攘攘的人流一样,总有人会发现这个颇有些冷僻的展出单元,停下来,静静地与画面中的艺术家古特尔戴姆勒对视一会儿;或蹲下来,用手轻轻地抚过那块因为镌刻了一些字母而与众不同的铜牌。然后,再继续去看德国馆精彩的德国制造展示。
当然,也有行色匆匆的人,没留意到这个小小的空间,他们都是匆匆忙忙赶去排队参观德国“动力之源”展览的。据说,展厅里悬挂的那个硕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正好印证了中国传统的“人心齐,泰山移”。
然而,如果没有历史记忆来约束、收拢这种人心,一样会造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