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幸运日许世博愿望|
樊纲
樊纲。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过渡经济学”,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等资助项目及国际机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的基础上,2010年我们将在上海奉献给世界一个有史以来最恢宏最华丽的世博会。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作为一个1978年改革开放时开始学习经济学、30年来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谷底一步一步走出来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成就的经济学者,自然会尤其为之而骄傲。
促今后发展得更快更好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经济的影响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创造就业,可以扩大需求,可以在危机时候刺激经济,可以从国际上吸引投资,可以向世界推介我们的企业或产品,可以促进贸易,可以展示国力,可以传播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但是我认为这些都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意义,在我看来,是能够让各国把它们认为最值得展示的东西在空间上集中到一起,展示给我们,展示给世界,从而在这种交流扩大与深化中使得大家能够更快更有效率地相互学习,使新思想、新技术、新文化、新的生活方式得以更快地传播,使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通过我们向世界的展示和向世界各国学习,使得我们在今后发展得更快、更好,更有效率、更加和谐。
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初期,还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许多进了城的民工还没有成为正式和长期的城市居民,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还很漫长,大量的城市还有待成长,还面临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阶段都会面对的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化也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我们原有的一些城市则面临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题的世博会,可以促使全世界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基于他们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把他们认为城市发展中最值得重视、最值得宣传、最值得提升的东西拿到上海来集中展示,从而使人们可以以最集中的方式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把握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脉搏和最新的趋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和城市发展的各种模式,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
“城市化”和“郊区化”
人类为什么最终都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说到底是因为城市化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城市化一方面导致同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以因为集约使用而产生更大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另一方面,人口的聚集使得服务业得以发展。与城市化相伴随的家庭活动社会化的过程,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另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城市化以后人们会怀念乡村生活的美好,但是最终,除了少数较为富裕的人可以实现“郊区化”之外,多数人还是会聚集在城市,因为说到底,就业在城市,收入在城市,各种服务与娱乐只有在城市里以一种具有规模效益的方式提供才能为更多的人所享用;农村生活也只有在多数人离开土地、剩下的少数人经营较大面积的土地之后,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才能提高。(所谓“郊区化”是“后城市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先有城市化,郊区化是假的,虽然在后发国家,特别是后发的大国,二者可能同时发生着,但前提还是已经城市化的人才谈得上郊区化,而不能以此论证没有必要使大多数农民转产、进城,几亿农民仍在农村就可以实现现代化了)。但城市化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进程,这一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一定伴随着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展开,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在这方面,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认真记取与借鉴。
中国人的后发优势
无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会多么长久(十三亿人的城市化不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中国的城市本身也要发展,已经是“城里人”的人们一定也会要求享受更丰富、更安定、更便利、更清洁的城市生活。能源与资源的短缺,需要我们发展更节能的城市;全球气候变暖的危险,还要求我们发展更“低碳”的城市。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供我们借鉴,而当代的人们又都在思考什么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城市;中国人则在思考如何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直接发展起具有当代精神(不同于“当代奢华”)的城市。
这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一定会汇聚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对当今和未来城市的思考和探索,会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使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有一个新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的收益不是能用其成本投入来衡量的,它将体现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当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使中国的城市生活更美好,会使中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