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电(记者 吴宇)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倒计时200天之际,世博会组织者与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全面签署了“友谊日”活动合作协议。
这一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邀请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人员赴长三角城市参观访问、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和人员联谊活动,让世博会结出更多的“友谊之果”。
此举既是对“功夫在诗外”的一个注解,也印证了世博会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展会或招商会,而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文明聚会,即通过展现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取得的文明进步,展望人类未来前景并教育大众。对于东道国而言,在全面体现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同时,恰恰是全方位发掘和提升自身“软实力”的良机。
眼下,国内31个省区市除了全力打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的各自展馆,还在精心策划每个省区市在世博园区为期5天的“活动周”方案,向组织者推荐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品以及民族民俗民间活动,甚至还要带来餐饮美食,在世博园区共同搭建一条“中华美食街”以及专门经营中国传统八大菜系的餐厅。
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胡劲军介绍,在上海世博会半年会期里,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上演近三万场各类文化演艺活动,要构筑这一世博会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文艺大舞台,需要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征集、邀请大约1000个节目,其中,国内各省区市是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
涉及文化演艺活动有20个关键词,可作为各省区市跻身世博舞台、全方位发掘和提升“软实力”的“抓手”,包括“首演”“名人名团”“本土特色”“街头巡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闭园活动”等。
可以说,不仅在世博园区的各个展馆,在园区内的广场、道路、公园甚至餐厅里,无论白天或黑夜,各省区市只要有“绝活”“绝艺”以及独特创意,都可抓住累计7000万参观者的眼球,甚至打动他们的心。
从海内外参观者的视角观察上海世博会,作为共同的东道主,国内各省区市不仅应重视硬件投入和主题展示,同样要注重并善于表现“人”和“文化”为核心的软件内容。也许,海外参观者来到世博会,最想看的正是今天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想结交一位中国朋友,而原汁原味的一首山歌、一道小吃,可能就会成为难忘的世博记忆。
很多省区市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贵州准备多批次派出一个由300多位老百姓组成的表演团,在世博园区演绎贵州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彝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原生态舞蹈等;内蒙古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通过系统梳理民族文化遗产,准备将迷人的草原民族生活和风情提炼打造成前所未有的民族音乐剧,借世博舞台开拓海外演艺市场,让民族文化在产业化道路上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而来自河北的捏面人、剪纸、吹糖葫芦等民间技艺,来自雪域西藏的融合了藏戏与京剧精粹的民族戏剧,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花儿”歌舞晚会,来自新疆的《木卡姆的春天》《你好,阿凡提》等原创经典剧目,将成为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安居乐业,中华文化和而不同、交融发展的最好体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民间文化展示还是小吃大菜烹制,其主体都是普通人,即中国老百姓,而他们却站在世博会这个世界级的舞台上。一方面,世博会离不开文化演艺活动,离不开大众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普通群众也在世博舞台上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发掘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文明素养,激发出更强的创造力,而这正是塑造国家新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
近日,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从面向全球征集的4000多首世博歌曲中精选出34首优秀作品,其中两首歌是这样唱的:“2010等你来,世界拥抱在上海,无论你用什么语言,我都知道你在表达着爱……”“不要问路有多遥远,不要想步伐多疲倦,从山谷一直到山巅,那是多少人的心愿,如今就站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