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闻播报 | 世博动态 | 台湾与世博 | 世博时评 | 中国国家馆 | 省市区联合馆 | 香港馆 | 澳门馆

台湾馆 | 国际参展 | 企业参展 | 最佳城市实践区 | 志愿者 | 展馆风采 | 世博视频 | 世博酷图 | 留言 | English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 城市最佳实践区

世博问“居”——在上海世博会探寻住房保障之道

时间:2010-05-19 10: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18日电(记者叶锋、易凌、姚玉洁)随着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缺,留给住房保障的空间正受到压缩。上海世博会上的一些案例试图求解:中低收入者同样可以在城市实现有尊严的安居梦想。一些专家则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把住房保障的问题纳入城市的规划蓝图之中。

  政府主导实现“低成本居住”

  “新加坡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不只因为我们有花园般的环境,还因有完善的住房保障系统。”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工作人员、来自新加坡旅游局的关淑敏告诉记者。新加坡馆内的音像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国由政府主导的“组屋”模式。“组屋”即政府组织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

  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公民和永久居民却多达360多万人,且几乎全部居住在城市。住房保障就成了新加坡历届政府的重中之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便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政府为解决住房保障问题付出的努力:目前,新加坡每年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用于国民住房建设。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共兴建了将近百万套组屋,使87%的低收入家庭拥有自己的组屋,其中大多为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住房,而租住一居室或两居室组屋的低收入家庭约为10%。

  关淑敏说,以一套两居室住房价格为100万新元、一户家庭年收入20万新元计算,大约5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购买一套组屋。不过,按规定,每户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一套组屋,且在5年内不得转让,5年后转让时必须在政府指定的机构中进行。

  而西班牙在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里展示的马德里案例馆,同样表达了政府对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关切。展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竹屋”,脱胎于马德里卡拉班切尔区2007年建成的一幢保障性住房,88个低收入家庭平均每户房屋面积70平方米,并已获得产权。

  马德里馆总协调人尼诺说:马德里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为低收入人群修建用于租赁或买卖的社会住房,到目前已形成建立在“普遍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基础之上的公共住宅政策。2008年已建成的61712套住房中,社会保障性住房占60%,达37030套。而在该市2011年总共计划修建的160691套住房中,77453套为社会保障性住房,占48%。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