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传播着对未来的畅想,看世博也要用心发现。中国馆与世博轴有机组合,形成了一幅《华夏扬帆》图。庄跃成 摄影
开封游客郑女士一直不敢相信,她的家乡竟然是一千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而在世博会中国馆,一幅波澜壮阔的“清明上河图”终于打消了她的疑问。
在高达49米的中国馆展厅中,一条波光粼粼的时光之河,仿佛将游客带到了宋代。河水之上,是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巨幅长卷“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演绎下,茶坊、码头、游船等显得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开封市还没有民航机场,也没有地铁、摩天大楼,相比上海显得落伍很多,但没想到一千年前却这么发达,也很有文化味道。”郑女士说。
其实,在上海世博园里,像清明上河图这样古今交融的景象还有很多。模仿灯芯绒状肌理的中国馆“外衣”、可以“变装”为天坛的北京馆展区、灯光透视骑楼图案的广东馆……众多充满现代感的中华文化元素汇聚世博园,与轮番登场的演艺活动共同掀起了一阵阵独具魅力的“中华风”。
而随着“十一”中国国家馆日即国庆节的临近,世博会上的中华文化气息将变得更加浓郁。上海世博局方面表示,正努力把9月、10月打造为中国传统文化节目的演出季。
在刚刚过去的传统中秋节期间,中国省区市各展馆、气象馆、澳门馆等纷纷举行活动,为游客营造浓浓的佳节温馨氛围。中秋刚过,香港文化周又在沪上“盛装”启幕,话剧《楼城》讲述香港现代发展故事,别有一番文化风情。
而近期,由台湾“汉唐乐府”与法国某乐团联合创作的一部唐朝宫廷乐舞大戏《教坊记》已在世博园综艺大厅连演6场,该剧采撷南音传世的“佛曲”、“道调”等经典乐章,又充满艺术活力,让观众大呼过瘾。
据悉,“汉唐乐府”虽以古典雅乐演出为主,但善于化用新媒体技术,每每惊艳四座。该剧团是获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演出的唯一台湾团体,也是上海世博会唯一受邀参加闭幕式演出的台湾剧社,显示出中华文化联络亲情、超越政治的特点。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钟焰指出,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丰厚的土壤,“两岸有着共同的道德、审美、文化,携手合作一定能够打动两岸乃至世界人民的心”。
在世博园中华文化潮流中,自然或缺不了“圣人”孔子的身影。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就有一尊孔子雕像面朝东南拱手而立,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合影留念。
这个孔子文化体验活动区设有“御书房”体验、孔门楷雕大师课堂、孔门碑帖制作等项目,主办方将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人文艺术搬到世博园,向全世界展示儒家文化魅力。
同样在宝钢大舞台,刚刚落幕的宁夏活动周不仅展现了华夏文明风采,还突出回族风格和伊斯兰文化元素,回族剪纸、回族服饰、贺兰石刻等一一登场亮相,显示出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多元并存的繁荣景象。
在世博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与其他族裔、宗教文化的融合互动,从中可以窥见华夏文明的开放一面。阿拉伯文书法家张艾布先生就告诉记者,阿文书法原本属于纯粹的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后受到汉字书法及中堂、对联的影响,新兴起了一种“中国体”作品,受到不少汉字书法练习者喜爱,还经常被宁夏官方作为礼品赠送给伊朗、也门等阿拉伯国家商务使团。
而对于正在此间举行的新疆活动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黄永军表示:“希望从更广阔的视角,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来丰富和滋润我们的文化底蕴。”
在不少外国人印象中,中华文明以历史悠久、古味浓厚著称,而在上海世博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的是充满现代活力的新景象。其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本届世博会中国元素运营团队有近百名成员,大都有着丰富的活动管理经验,但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按照这个团队的设计,中国元素在形式上以活动贯穿始终,用各省区市大型经典剧目片段、地方传统表演加以诠释,并通过传承人现场传习,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现代气息。同时,台湾、香港、澳门等参展方积极响应,精心策划,在世界舞台上共同绘就了一幅中华文化新貌。
10月份,世博会将相继迎来上海市、澳门特区、香港特区最后三个活动周。其中在10月8日上海活动周开幕当天,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舞台技艺的《十方》系列展演,将在世博中心拉开了全球巡回首演的序幕。该剧融合剧、画、茶三种艺术,由香港、马来西亚多地艺术家联袂创作,显示出中华文化广阔的艺术魅力。(中新社上海9月27日电 记者 符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