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六候选宇航员
 
 
  来源:      日期:2005-10-11 18:30

 


  神六”飞天在即,谁将成为继杨利伟之后第二个和第三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成为人们猜测和关注的焦点。

  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带有某种神秘色彩。据悉,“神六”发射前5小时才会确定最终人选。本报特约记者日前深入国家航天城,独家采访了两名被看好最有希望飞天的候选宇航员,了解到“神六”飞天之前最新的筹备和训练情况,以飨读者。

  6名候选宇航员被“雪藏”,最后2名人选仍未确定。

  北京西北郊唐家岭占地面积3000亩的航天城,是继莫斯科“星城”和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后的第三个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

  9月19日,记者眼前的航天城处处显露出紧张而又忙碌的气氛。穿着防静电服装的科研人员,走路都是脚下生风。据记者了解,从酒泉发射基地返回航天城的6名航天员已进入封闭训练阶段。航天大队派出专人把守,任何人都不能与他们有任何单独接触。

  中国航天大队康政委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避免航天员们在最后关健时刻出现感冒及感染病菌等情况,以确保飞天万无一失。

  据悉,“神六”飞天将派出两名宇航员,而到目前为止,最终人选仍未确定。从各种数据和分析来看,目前候选的6名宇航员中,由聂海胜和翟志刚组合的“翟聂组”应该是最被看好的一对组合。据分析,这对组合最后登上“神舟六号”的可能性最大。

  聂海胜等待飞翔的日子

  2004年春节刚过,聂海胜及其所在的航天员大队就已经投身到了“神六”载人飞天的紧急训练之中。

  “神六”飞行不是上一次的简单重复,两名航天员将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因此面临的风险更大,对航天员的训练要求也更高。

  按照作业要求,随“神六”飞天的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就意味着作为“神舟五号”首飞梯队成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候选宇航员能否飞天,不仅要看个人素质,还要看与搭档的协作程度。

  聂海胜说:“让我上,我有把握,也有这个信心。我想对我们这些人来说,经过那么多年的刻苦训练,每个人都符合这个的条件。我现在关心的就是自己要按正常的训练一步一步走下去,把所有的工作做到实处,把心理状态、身体状态、训练技术,都保存到最好!”

  曾经历空中历险,冷静机智荣获嘉奖。

  聂海胜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今年41岁,出生在枣阳市杨当镇聂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时候家里穷啊!父母常常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东挪西借……”高中毕业时,聂海胜与几位同学考上了长春航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改任空军某歼击机飞行员。

  谁知,在第二天的飞行中就遇到了事故。那天,他正驾着歼击机在4000多米的高空执行任务,突然‘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

  刹那间,歼击机转速下降、机体下坠,座舱内温度急升。聂海胜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然而,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地面指挥让聂海胜弃机跳伞,但他没有放弃,做了最后的努力,试着让歼击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当歼击机距地面只有400多米时,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然后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聂海胜睁开眼睛,才发现自己落在了稻田里,歼击机则摔在离自己100多米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着火爆炸了。而他本人除了掉了一只鞋以外,一切都完好无损。后查明,此次事故是由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造成的。
 
 
  鉴于聂海胜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地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歼击机的勇敢精神,当年,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

  为减重进行魔鬼训练。

  听说选拔航天员,妻子聂捷琳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简单: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惨景此时不由分说地就跳入了她的脑海。聂海胜瞒着妻子参加了体检,一直到选拔调研人员做家庭随访来到聂海胜家,妻子才知道这回事。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稍稍有点超标。

  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圆圆的大厅里,聂海胜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的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对宇航员来说,升空中最大的考验便是要适应载人飞船升空和返回时的过载加速度。为此,聂海胜和战友们在地面接受了残酷的“魔鬼训练”。

  大型过山车能让人惊魂动魄,但它的加速度只有2个G多一点。然而中国宇航员在地面离心机的训练中,要在身上加8倍的体重。每一次训练过程中,宇航员的面部都会练得扭曲变形,眼泪也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为防止宇航员承受不了,每人的训练器械上都装有一个报警器,如果吃不消,可按报警器,离心机则马上可停下来。但在8年多的训练过程中,没有一个宇航员的报警器被摁响过,训练至今,也没有一个宇航员要求中途退出。

  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承认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心理课上的相容训练增长了航天员们的团队意识。一次,在进行沙漠生存训练的时候,杨利伟和聂海胜被分到了一个组。中午时分,他们“降落”到沙丘。俩人配合着把降落伞割开,用伞布伞绳和沙子搭帐篷。杨利伟想出一个搭帐篷的新主意,聂海胜二话没说,很赞成地去做。聂海胜想出什么新办法,杨利伟也毫无条件去做。那天晚上,气温零下四五摄氏度,风很大,由于他们配合得好,帐篷没有被风吹开。就着饼干和凉水,他们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毫发未损。

  翟志刚

  第二个飞天也幸福

  心理素质过硬,作为新手曾经遭遇恶劣飞行天气,然而化险为夷。

  性别:男,年龄:37岁,身高:1.72米,体重:65.5公斤,文化程度:大本……这份档案的主人,正是“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组合梯队的航天员翟志刚。“神六”航天员的选拔主要依据他们从2003年10月“神五”发射后的训练成绩。而在“神六”航天员的重新选拔中,以前的成绩将会被清零重新考核。坐在记者眼前的翟志刚浓眉大眼、英俊干练。

  当年他正是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过硬的身体条件,优秀的心理素质,从一次次遴选中脱颖而出。1995年5月5日,河北省遵化某空军飞行训练基地。5架歼8战斗机从1000英尺高空急速越过机场跑道旁的山体,紧随其后的是一架教练机,与歼8拉开一定距离,紧紧贴在5架歼8机的右翼,稳稳飞翔着。

  骤雨将至,地平线上浓雾重锁,飞行员从机舱舷窗里所能看到的除了浓雾还是浓雾———地面指挥部要求6架飞机紧急迫降,飞行员试图寻找机场跑道,但飞机跑道“消失”了。翟志刚在这次飞行训练中是惟一一名新飞行员,他所驾驶的那架飞机上只有他一个人。

 
  6名飞行员在天气突然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找不到跑道,低空中盘旋的这6架飞机迟迟不能着陆,地面指挥部的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浓雾依然笼罩着整个机场,地面所有指挥人员最担心的就是翟志刚,因为在6名飞行员中他的单飞驾机经历是最少的,飞行时间也是最短的。

  就在大家都焦躁不安地等待飞机着陆时,翟志刚驾驶的教练机呼啸着冲破浓雾,平稳地降落到机场跑道上。事后他向冲过来的教练员说:“雾太厚了,我在空中盘旋了好几圈都找不到跑道,试了几次向地面俯冲都无法穿透云层,我突然想到可以通过仪表找跑道,马上操作,相信仪表,相信科学,终于安全降落了。”

  那次飞行训练中,翟志刚作为刚参加飞行训练不久的一名新手所表现出的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飞行技术,为他最终入选中国宇航员奠定了重要基础。

  身体素质同样优秀,严酷训练一一克服。

  “神舟五号”飞天时,翟志刚与杨利伟的综合素质考评只有0.5分之差。翟志刚是最优秀的,也是最幸运的,从航天员基本资格筛选到初选,从临床体检再到“特检”,从1506人到最后14人,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

  翟志刚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翟志刚还把舱内设备图和仪表图全都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

  后来,身经百练的翟志刚对飞船飞行程序、仪器设备和操作程序已是倒背如流。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特意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及时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总是自信地大声回答:“没有失误!”

  在太空失重时,人的血液和体液将会重新分配,血液会向头分布,此时出现鼻塞、眼部和头部严重充血再正常不过了,严重的会诱发空间运动病。为了适应太空环境,翟志刚和战友们要接受“卧床”训练,头倒立—6度,一练就是20天,体验头朝下的血液倒流的状态,而且吃喝拉撒都必须保持此种状态。

  此外还有“转床”训练,整个身体倾斜—45度,每天两小时,一个周期是12天。在这种艰苦的训练后,加上身上的航天服重20多斤,宇航员们每次训练完都会掉3斤以上的体重,衣服能拧出几斤的汗水,甚至不敢再蹲卫生间。

  候选人生活管理十分严格,

  飞天前众多“清规戒律”保安全

  据了解,除了训练、学习与管理上的特殊性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英雄”的第一代航天员,过着比普通人更为克制的生活。

  翻开翟志刚递过来的《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记者看到了一连串的“不准”: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等等。为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个人不准开车,不准驾驶摩托。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