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畅通渠道
时间:2009-09-03 14:20 来源:新华网
2004年9月初一个普通的日子,10位上海普通民众走进了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厅,他们是作为市民代表来旁听该市政协十届十一次常委会议的。
来自周家桥街道的王惠芬说起人生中这个颇具意义的“第一次”时激动不已:“我真切地感受到政协委员们是如此关注诸如节电、房价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敞开大门、为民议政,整整走过了55个寒暑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如今已成为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一制度的载体——人民政协也已成为民意传达机制系统中最为畅通有效的渠道之一。中国各地各级政协组织市民旁听会议以及举办各类主题的市民听证会,就是人民政协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好注脚。
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这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年十届全国政协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第一次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写进了政协章程,充分体现了反映社情民意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就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实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人民政协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源自于对民情民意的高度关切。最突出的表现是,每年春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都汇集了来自中国广大地区的基层民意。2004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带来的各类提案首次突破4000件,紧扣发展、情牵民生是大会提案的最鲜明特点。据了解,“三农”问题、安全生产、教育、食品安全、反腐败、社会保障等是这次大会提案关注的热点,它们都与老百姓当下的关注十分一致。
各地各级政协的工作也根植于基层民意,将调查研究的视角深入地投向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全国政协委员周骏羽在人民政协工作已经有10余年时间,他认为,政协委员参与国是应切实地围绕民生问题展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履行职责,他所在的上海市政协就将参政议政工作的目标具体地指向就业与再就业、改拆迁等关系上海市民安身立命的问题上。
在江苏连云港,一份市政协提案为外来人员子女就学减免了223万借读费,得以享受市民待遇;在浙江,省政协就群众反映强烈的医药领域乱收费的问题召开民众听证会,相关部门会后迅速推出了采购公开招标和平抑药价等措施;在沈阳,市政协委员开设了社区信箱,认真收集和反映民意,在提案里无论是煤气开栓、生活用水还是就医用药、食品卫生,只要是百姓关注的事情就没有大小……驱除清谈、切中民意,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政协委员们激发出了为民议事的更大热忱。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许多委员就表现出更为主动的“有话要说”的情绪,他们或者个人召集“记者招待会”,或者通过各驻地新闻联络员单独接受采访,表达他们了解和关注的民情民意。
有专家就此评论说,政协委员可以把自己的建议、观点更加完整地向媒体表达,也可以使他们的关注点成为“高频段新闻”,这说明政协委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强化,也反映了人民政协承载的民意传达功能正在更加清晰和明朗。
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人民政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陈键兴)
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