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时政-人大政协十届一次会议-2003两会-最新动态
2003两会-最新动态


 

谁说农民是“刁民” 代表批评五种错误的农民观
 
 
  来源:      日期:2003-03-15 11:41

  敞开你的心,装下九亿农民“生”与“死”

“生生死死”话农民

人大代表呼吁:别让农民害了病就姓了穷

赵本山代表:《刘老根》告诉我农民是根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刘菁 朱玉)“三农”问题是此次人代会上关注的热点。许多代表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光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消除城乡心理隔阂,不能俯视农民而应平等对待农民。
  (现象一)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把自身作风粗暴的责任推到农民身上,认为农民不听话、是“刁民”, “逼”着他们要在农村工作中来蛮的、动粗的,否则不足以“压”住“刁民气焰”。
  (代表评析)吴木根(江西省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农民):农民文化不高,讲不出很多大道理,但他们有基本的是非,没有哪个农民故意要和干部“作对”。只要干部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好事,不瞎指挥,不随意扰民,农民肯定是支持你、拥护你的。
  (现象二)一些人认为,农村干群矛盾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干部要收税,农民不交税;干部上门催,农民无所谓”的税费征缴难题,矛盾的责任首先在农民不交税。
  (代表评析)胡幼桃(江西省财政厅厅长):去年税费改革后,我到一个过去农民上访比较多的穷县,看到农民们拿着现金排队交税,那个场景很是让人感动。当地农民告诉我,税改后他们的减负率达到55%,该给国家交的税他们一定交。过去,农民在交税问题上有抵触情绪,是因为不该交的你要他交、该少交的你要多收,收费标准不透明。所以,不要总把责任推到“农民不听话”上去,要从我们有没有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负等农村政策方面反思。
  (现象三)农产品卖难是“三农”问题中突出的难点。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签订了农产品收购合同后,把自己当成农民的“救世主”,甚至随意压价,认为自己能买下农民手中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已经很不错了。
  (代表评析)刘浩元(德宇集团总经理):我觉得我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不应该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我依靠农民的资源生产我的产品,农民依靠我们找到稳定的市场。企业要边和农民交朋友边做买卖,千万不能在农民面前端出老爷架子,更不能在收购价上“控制”农民,要把自己的利益和农民利益相提并论才行,因为我们的生存基础来自农民。
  (现象四)农村信用社本来是金融联系农村的纽带,但一些农村信用社“嫌农爱商”,担心农民会赖账不还钱,把贷款全放给了企业。前些年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不景气,造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陷入亏损。
  (代表评析)孙工声(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丢掉为农服务,就是忘了农村信用社姓什么。去年江西省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90%以上是发给农民的小额信用贷款。去年,农户贷款本金到期偿还率超过80%,利息回收率超过90%,这说明今天的农民正在成为信用农民。去年江西省信用社甩掉了连续8年亏损的帽子,信用农民对此功不可没。
  (现象五)农民工进城有几怕,其中一怕就是怕看城里人的“白眼”,怕被城里人叫做“乡巴佬”、“土老冒”。城里人对农民工有三种不客观的认识,一是认为他们素质低,二是认为社会治安问题大多由他们引发,三是认为他们抢了下岗职工的饭碗。
  (代表评析)熊盛文(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城里的高楼大厦很多是农民工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城里人请的家装工很多也是农民工,城里人的生活离不开农民工。我们应该看到,进城务工的农民是农民当中相对优秀的那部分人。在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关键是要加强管理。我们应该友善平等地对待农民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用工限制,让进城民工享受公正待遇。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