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查和批准,会上会下对“十一五”规划的关注热情持续上升。“十一五”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是未来五年我国重点提升综合国力,对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防能力,对外倡导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国家行动纲领。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军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切实提高战斗力、认真履行新使命的重要保证。作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学员都十分关注“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从战略高度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容,并积极建言献策。
军队为“十一五”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十一五”规划“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提出,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整体防卫作战能力。接受采访的国防大学有关领导认为,这一切要求我军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要求人民军队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为“十一五”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看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使中国军人增强信心。只要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到2020年全面完成我军机械化建设的任务,同时大大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世纪初军队分几步走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国家“十一五”建设,对国家“关键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否确保国家“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直接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安全保证,就是为人民利益提供安全保证,是我军根本宗旨的时代要求。
裴怀亮校长说,“十一五”期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此期间,从安全环境来看,发生需要我们举国迎敌的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国家总体将处于和平环境。这为我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后来居上提供了重要条件。军队应把保证国家“十一五”建设放在忠实履行我军宗旨的高度来认识,用有效的军事能力应对影响国家“十一五”建设的各种威胁,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赵可铭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人民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国家战略利益,尤其是发展利益必然面对新的挑战。自古以来,国之大事莫过于发展与安全。世界上没有不以安全为条件的发展,也没有不以发展为目的的安全。这就决定了国家的安全利益,必须随着国家利益的发展而不断延伸。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随着国家“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国际依存度日益增大,国家利益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作支撑,不仅国家的发展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而且国家的生存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赵可铭表示,作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钢铁长城的人民军队,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的历史使命就应延伸到哪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视野,不仅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生存利益,还要关注和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不仅要关注和维护领土安全、领海安全、领空安全,还要关注和维护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
创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机制
“十一五”纲要(草案)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要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曾强调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接受采访的国防大学的师生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关键是创新两者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于连坤教授参加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征求意见活动。他认为,由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生长周期,短期内很难见成效,所以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否则,其损失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入才能补回来。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硕士生导师孙科佳副教授以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建立军民协调机制为例说,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要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军用设施尽管直接目的是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但在和平时期常处于闲置或使用不充分的状态,而且有时还需要为维护与保养而投放不小的费用。国家“七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就提出,空军可以腾出一部分机场搞军民合用;海军有的港口也可以军民合用。实践证明,通用性较强的军用设施实行军民合用,既可以使和平时期的军用设施得到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又可以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先后开放了101个机场、29个港口和码头、300多条铁路专用线与地方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的国防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有力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孙科佳建议,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应进一步用国防建设需求拉动国家经济建设内需。加强国防建设是否影响经济建设,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工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状况。
在谈到“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的方针,加快国防工业转型升级”时,孙科佳说,从国家“十一五”发展前景看,国防建设并不会对国民经济建设形成一种单纯的消耗,实际上,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同样具有拉动和促进作用。
首先,国防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发展,涉及军地双方诸多领域和部门的系统工程,加大军工产品建设的资金投入,在扩大国防工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必然带动与之相关的民用经济产业的相应规模扩张,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投资加倍效应,最终以总需求的扩大带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防工业消费增大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的增长。国防工业,尤其是军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最终来源于国民经济领域。因此,国防建设消费需求构成了社会总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必然引起国家总体经济的扩张,其收缩也必然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收缩。
最后,军事科技的转换与扩散必然引起国家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国家总体科研体系中,国防科研处于力量雄厚、技术领先的重要地位,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因此,加大国防科技的科研力度并将其释放于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将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促进民用科技的发展,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为加强国防建设建言献策
即将开始的“十一五”,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最后五年,到2010年要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最高军事学府的师生纷纷对“十一五”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言献策。
针对“十一五”计划提出“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晋豫副教授认为,目前,社会上对国防和军队的重视不足,和平环境保证经济发展,但一些人国防观念逐渐淡薄。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如何,会影响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国防、军队的需要,而人大应尽快出台《国防动员法》,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预留“接口”,有法可依。
国防大学12队博士生常兴说,为扎实有效落实“十一五”规划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质量,“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对国防人才的培养与科学使用,尤其是对高学历国防人才的科学使用应有进一步明确的政策。长期以来,对国防人才,尤其是高学历国防人才只重培养、不重科学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造成了国防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出现国防人才的流失,而且将会严重影响制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质量及长远发展。
二是军人的待遇问题应纳入科学的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军、地同级别待遇,尤其是收入差距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同时,如何科学评估军人的职业价值,并将军人的待遇问题纳入科学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着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而且更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应加强对未来战争形态的研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尤其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军面对强敌时可能遇到的战争样式与交战方式将会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更会对我国国防建设质量带来严峻的考验。
此外,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经济学教研室硕士生导师张军果副教授认为,农村为军队提供大量兵员,农村建设好了,对部队的军心稳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为农村的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从我国农村目前发展的实际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外,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乎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文/《瞭望新闻周刊》刘德茂 记者杨柳) 文章来源: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