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分析
 
 
 
以民为本 科学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传出的新信号

  时间:2006-03-06 07:57    来源: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题:以民为本 科学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传出的新信号
  2万余字的篇幅,紧扣国计民生。

     35页的报告,彰显政府责任。

     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百姓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期朌,传递了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信号。

     20处“投入”、8处“支出”:高“含金量”数据改善群众生活

     造福亿万群众,突出民生本色,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

     [链 接]细读工作报告,提到“投入”的有20处、“支出”有8处,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生态、安全生产等等,无不与人民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中央财政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增加支出42亿元……

     [观 点]一次次调研,让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梁毅代表心情沉重:在一些边远山区,贫困村民就医困难,去一趟卫生院就要花上一天时间,往往导致一些村民小病拖大,大病拖死。

     百姓冷暖记心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梁毅代表说,从中央财政投向的重点领域看,政府职能转变出现了显著变化,大大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于国于民大有好处。

     83次“改革”、29处“体制”:改革措施剑指深层次矛盾

     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更多的体制改革来解决,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传递的显著信息。

     [链 接]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字眼出现了83次,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大致相同。令人关注的还有,在今年的报告当中,提及“体制”的29处,无一不与“改革”相连。

     [观 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一直关注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他认为,解决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必须在广度、深度、连续性上下功夫。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相互协调、全面推进,任何单项的改革都无力完成推动发展的重任。同时,更要谨防有人借改革之名,侵害群众利益,要统筹兼顾,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体现社会公正。

     GDP增长8%左右、能耗降低4%左右:新的预期目标促进科学发展

     从节约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中求发展,从创新中求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主线。

     [链 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时,首次列入了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这一新指标,这是对GDP增长8%左右的一个经济增长质量指标。“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

     [观 点]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就业、国际收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新增指标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规模也同样惊人。“这种黑色发展模式必须加以遏制”。

     5个问题、8项任务:忧患意识迸发激流勇进的信心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坦诚冷静,提对策切实可行。深深的忧患意识催人警醒,让人奋发,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基调。

     [链 接]民生难题日益增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当前的5个新问题,并以此作为今年8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观 点]眼中形势胸中策,居安之时当思危。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祖伟代表说,不为成绩所陶醉,政府工作报告着墨最多的是,阐述今年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对策。政府强烈的自省精神,是进取的动力源泉。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