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七大报告中对台工作路向 陈斌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在开幕式上作报告,备受岛内和海外各界高度关注的报告对台部分正式出炉。约900字的篇幅内容丰富,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将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七大报告对台部分,单就文字内容而言,是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在对台工作上提出的一系列新主张、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的集纳与概括,而从发表的场合、主题的凸显和篇幅的侧重来看,这一对台方面新的纲领性文件富有新意,大有深意。
其一,报告首度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决不”的对台四点重要意见,与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并列,上升为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报告获得十七大通过后,胡锦涛对台四点意见将成为今后对台工作的指针,这既体现了大陆对台大政方针的一贯性、延续性,同时,肯定了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的创新性。
其二,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即“一个主题”和“两谋、两维”: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这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和平统一”方向的坚持,也体现了对台工作的务实取向,即在确保台海和平的同时,努力发展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其三,胡锦涛总书记首度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两党首次达成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定的共识;当年5月,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的第三点也是两岸应尽速签订和平协定,但“达成和平协议”写入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报告还是第一次。
当前台湾当局加紧推动“正名”、“宪改”、“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台海形势严峻,十七大报告却出乎外界预料,发出和平倡议。这一惊人之举展现了中央对有能力掌控台海局势、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的自信,也突出了党代会报告“管今后”、着眼未来的特性、前瞻性。中央在不忘“反独”、“遏独”这一当前最紧迫任务的同时,谋划“促统”,首次明确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这一未来架构。
其四,更加重视对台湾同胞的直接诉求、对台湾民心的直接争取。报告以整段的篇幅谈“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首次出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明确宣示“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这些表述比以往更加温情、更加鲜明,对于目前有些人对台湾民意的疑虑也相当有针对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宣读报告对台部分时,获得了全场2000多名代表最多、最热烈的掌声;随后,岛内主要媒体、国民党、亲民党等以及美国政府也纷纷表示肯定、欢迎。报告在获得大会通过后,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提供难得的契机。人们期望台湾方面、岛内主要政党和各界民众能把握良机,深刻领会报告的新意、深意,响应大陆方面的呼吁,走到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正道上来。人们也有理由对两岸关系能排除“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的势头更加增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