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过去五年表现抢眼

  时间:2007-09-27 09:54    来源:     
 
 

  中国台湾网9月26日北京消息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本网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建民,请他介绍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呈现的特点和表现最令人瞩目的行业领域,并对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十六大以来,两岸经贸合作与以往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王建民:十六大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平稳发展,其特点之一是两岸经贸的发展与大陆经济发展的趋势、方向、速度基本上保持一致,这说明两岸经贸的发展格局是以大陆经济发展为主体的,与大陆经济的发展态势、增长程度相适应,由大陆经济发展带动的,大陆经济成长是两岸经贸发展的重要支柱。这是近五年来两岸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十六大后,两岸建立了一个新的论坛方式为主的经贸交流协商平台和合作机制。以前两岸经贸交流基本来自民间,没有形成合作机制。这几年来,在大陆的积极推动下,成功举办了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和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能够集合海峡两岸产业界、学界包括有关部门的力量,共同讨论协商两岸交流与合作发展的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这种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对稳定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解决两岸经贸发展中的问题都大有裨益。

  第三个特点是,两岸经贸发展的领域持续扩大。过去两岸经贸发展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上,现在发展领域广泛,逐步向物流、金融、医疗、甚至人才合作等新的范围领域拓展。制造业所占比重逐步降低,而服务业或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对上升。

  记者:十六大以来,两岸经贸合作方面表现最耀眼的是哪些领域,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

  王建民:农业领域交流合作成为近五年来两岸经贸的最大亮点。五年来,两岸农业贸易的合作发展最快,受到的关注也最多。大陆在推动两岸农业合作方面出台了大量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台湾农业的产权保障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另一个亮点是十六大以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代表行业是笔记本电脑、半导体和光电产业。台湾当局虽百般设限,但囿于两岸经贸发展的大趋势和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逐步采取相对开放的政策。台湾最有优势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逐步从台湾转移到大陆,台湾电子产品在大陆的产品生产量要占到整个行业的80%以上,岛内已经很少生产。台湾半导体产业向大陆的转移也是在近五年实现的。此外还有光电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TFT-LCD(液晶显示器),也在大陆进行投资布局,目前在大陆华南,福建沿海,华东几个重要地区发展最快。

  第三个亮点是两岸金融领域往来与合作。大陆批准台湾银行保险机构在大陆设立办事机构以后,促成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增多,其中两岸间“通汇”规模日渐增长,而且从大陆汇到台湾的资金远远超过台湾汇到大陆的资金,民间资金往来方面,在台湾当局限制的情况下,很多台商约从2002至2003年间开始选择从香港间接布局大陆。

  再一个产业亮点就是商业物流。由于大陆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能力增强,两岸贸易量大幅度增长,货物运输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因素导致台湾商业物流业在大陆的布局也全面展开。

  记者: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分别对两岸经济带来了哪些好处?

  王建民:对台湾来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快速发展成为台湾经济能够保持目前发展速度的重要支撑力量。

  十六大以来,相对于大陆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岛内经济发展相对衰落,增长放慢,大陆逐步取代美国,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从2003年起,大陆已经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十多年来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两岸年贸易总额超过一千亿美元。如果没有两岸经贸交流快速发展,台湾经济发展速度会至少下降一个百分点。

  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会造成岛内人员失业。其实,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使台湾经济能够维持平稳的增长态势,某种程度上压缩遏制了台湾的失业危机。从理论上说,经济繁荣,才会带动就业;如果经济衰退,企业会解雇员工,增加失业率。如果没有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大陆经济的带动,台商在岛内不能生存,在大陆不能生存,那么造成的失业危机更为严重。有人说,台商到大陆还能冒险找一线生机,在岛内真的就是等死,所以很多台商前仆后继向大陆发展,截至2007年6月底,台商投资项目在大陆投资项目已达73000多项。这种趋势不断带动两岸经贸发展,带动台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不断促进台湾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因为两岸经贸的合作,产业向大陆的不断转移,给台湾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所以台湾的半导体业、光电产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才能继续在岛内快速发展,在国际上保持相当强的竞争力。

  所以,两岸经贸之间不论有什么障碍,不论有什么经贸摩擦纠纷,但总体上,大陆对台湾经济来说非常重要,两岸经贸关系是维系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和条件。

  对大陆来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密切了两岸关系,增进了两岸人民了解;在台商密集的地方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台资也是大陆外贸出口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十六大以来大陆每年公布的境外企业出口排名中,台资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带来的压力,促使大陆同行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在提高大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记者:请您谈一下两岸经贸交流未来发展的趋势。

  王建民:首先,两岸贸易增长的总态势和方向不会改变,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成为未来两岸经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十六大以来,两岸贸易实现两个“千亿”的突破:一是台商到大陆协议投资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二是两岸贸易总额从年500多亿美元到去年突破1000亿美元。未来五年,按每年增长200亿计算,十七大以后的五年后,两岸年贸易总额将会接近2000亿美元,这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预示两岸贸易发展的规模将上一个更大台阶,我对此有非常乐观的期待。

  其次,未来几年,台商会继续扩大对大陆的投资,同时投资的区域格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台商在继续巩固珠三角和长三角台商投资的核心地区以外,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脚步会持续加大,环渤海湾地区未来将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布局的最重要的据点之一。这个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龙头,凭借北京和天津便利的交通条件,包括东北的崛起因素,加上临近的内蒙古、山东半岛,是未来台商投资的重要热点地区。此外台商向大陆能源集中的地区和内陆中西部地区投资会增加,向局部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改善较多的地区如安徽、江西、武汉华中地区的转移也比较明显。这种转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岛内台资向上述地区转移,二是沿海地区台资向这些地区转移。

  再次,台湾大企业、大集团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将会取代过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成为在大陆投资布局的主流。

  另一个趋势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机制会进一步完善。从以论坛形式合作机制,逐步向行业之间建立某种实质性合作关系的方向发展。未来海峡两岸之间如果能够建立金融领域的交流机制,也会大大促进经贸投资发展。(李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资料图片)

 

 

  2006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孙升亮(右)、研究员王建民(左)接受人民网访问。(图片来源:人民网)

 

 

  2007年6月2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教授作客中国网。(图片来源:人民网)

 

 

  2006年12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右二)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王建民简历: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台湾经济、两岸经贸、台湾政治、两岸关系等研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北京市台湾经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理事。

  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台湾政商家族》、《塑胶霸主——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派系与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等多部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涉台学术论文和重要评论文章。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