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刚刚过去的2009年?
大惊大喜?这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惊涛拍岸,中国经济经受住严峻考验。
大开大阖?这一年,一揽子计划力举千钧,中国经济全球率先回升向好。
大挑战,大关口。党中央力挽狂澜,坚定果敢。
大智慧,大作为。全国上下共克时艰,自信自强。
中国气魄,砥柱中流自从容。
艰难担当,驾驭复杂局面
多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给中国带来巨大冲击。
2008年上半年,先是沿海地区出口受阻,增幅逐月下滑,进入10月份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伴随经济下滑,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就业压力增大,民生问题突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沉着应对。
见事早,行动快,驾驭全局。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和中国经济变化趋势,灵活及时,果断出手。
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刚刚开始显现,中央领导同志就及时提醒各方给予高度重视。2008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布置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时,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常规,2008年11月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就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施,人称“国十条”。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出拳重,措施实,力度空前。
中国推出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打的是“组合拳”,力度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
努力扩大内需。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两年计划新增投资4万亿元。2009年到2010年,中央计划新增的1.18万亿元投资,2008年四季度投放了1040亿元,2009年投放了4875亿元。刺激消费新政连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购置补贴、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车购税等政策给消费带来活力。一时间,一揽子计划、4万亿、家电下乡等词汇,全国上下耳熟能详。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企业送来真金白银。2009年减税额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取消近百项行政收费。央行数次降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先后下调,银行全年新增信贷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近10万亿元。
效果好,亮点多,成就非凡。
扭转了下滑趋势,经济率先回升向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6.1%,逐季加快,迅速回升到年末的近9%。一个漂亮的“V”型走势,宣告“保八”毫无悬念!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农业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6年丰收,预计全年粮食继续超万亿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保增长的动力。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文化体制改革成为2009年改革的一大亮点。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给人民群众送来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了精神力量,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
中国担当,世界贡献。世界银行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出台的刺激措施是世界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战略转折点。中国率先推出的大规模刺激内需政策,不但使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也为推动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力度、奠定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成就来之不易。总量已30多万亿的中国经济犹如一辆重型载重汽车,走在上坡路上,突然煞车难,迅速启动加速更难,特别是风雨之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交出“保八”答卷,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宏观调控,积累宝贵经验
2009年,是宏观调控可圈可点的一年。
危机爆发之初,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预言:“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其各自的政策效力。”而即使在那些熟谙经济的诺贝尔奖得主眼里,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情势也是前所未有,其复杂严峻远甚于上次亚洲金融危机。
科学的决策,有力的举措,娴熟的技巧,高超的水平。这次宏观调控,收获了经济回升的硕果,也积累了应对特殊环境、统揽复杂局面的宝贵经验。
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
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留给世人的警示沉重而深刻:市场并不万能。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对立。在外部环境风云突变、经济急剧起伏的紧急关头,凸显政府主导力量,用好政策操作空间,是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中央重拳推出刺激方案,4万亿大单带动明显。权威机构测算:“假如没有大规模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可能会降至1%左右,目前的好势头就要在市场疲软、经济萧条几年后才会出现。”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这个判断,中央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科学性、预见性,灵活把握政府出手的时机、节奏、重点,一方面坚持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之手的神妙,激发民间的创造力。
中国在发展中遭逢的矛盾、问题、规模和难度世所罕见。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发源于实践并被实践所证明的正确方向。
长期与短期全盘统筹。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常常催生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不仅是新一轮繁荣的引擎,也会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棋局。
“危机是传统模式之危,科学发展之机。”这轮宏观调控,没有为了GDP不惜代价、不顾一切,而是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把应急措施与长久大计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中央总揽发展大势、着眼“又好又快”的高瞻远瞩。
“保八”为重,调整不松,转变发展方式的航向没有偏离。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八项区域发展规划、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11个重大科技专项,“4万亿”源源流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尽显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
任凭风浪急,胸中有海岳。“做好当前的事,筹划未来的事”,长短衔接,标本兼治,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内需与外需协调并举。
外需萎缩,订单锐减,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多年来首次由正转负。中央果断将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立足提振内需,挖掘自家潜力,宏观调控的这笔浓墨重彩,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底气。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作为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会因危机冲击而动摇。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基础,决定了内需和外需共同构成市场空间;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交织,也要求宏观调控必须保持协调性、均衡性,瞄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妥善地处理好两者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的代价。
在扩内需的同时,中央千方百计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新政接连亮相。逆境中比较优势不弱反强,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降反升,“第一出口大国”有望好梦成真。中国的GDP增长路径,开始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沧桑无常,危机无情,但中国经济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未变。以战略维度统筹内外,才能紧握发展主动权。
民生与国计内在统一。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危机冲击之时,如何摆正国计与民生的天平,考验着党的执政理念与情怀。
“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胡锦涛总书记这番话语,是执政党“以人为本”的殷殷挂念,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重承诺,让13亿中国人的心无比温暖,党和民众的血肉联系愈益紧密。
中国的一揽子计划,将重点锁定民生领域,大批安居工程、惠民工程、扶贫工程开足马力。在有限财力下,政策做好“民生加减法”,增收减负,藏富于民,创造“饭碗”,逐步解除养老、看病、上学等后顾之忧,让人们“有活干,有钱花,有奔头”。
“民生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年多来,改善民生始终被放在宏观调控的主位。民生连民心,民心汇民力,千门万户迸发无穷智慧,形成强大合力,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似乎只是一小步前进,但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却是一大笔财富。
居安思危,勇敢面对未来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升华着我们对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认识,蕴积着发展的新势能,开启着发展的新思维,为挺立于历史新起点的中国经济照亮未来。
2009年保增长任务圆满完成,并不意味着经济已完全进入自主平稳增长的轨道。最困难的阶段虽然过去,最复杂的局面或许还未到来。2010年的中国正站在新的重要关口,考验着我们的耐力和韧性,也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的风云多变、我们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实现科学发展任务的繁重。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明年世界经济运行也存在诸多变数。当前的中国经济,既存在上行的动力,又面临下行的风险,不容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增长方式,技术含量普遍不足的粗放生产模式,严重阻碍中国发展,不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不仅难以真正走出危机影响,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窄。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把我国推到了国际社会的前台。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升的必然结果,既使我们具有了处理重大国际经济问题、应对重大国际经济挑战的更好条件,也使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复杂形势。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继续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还没有完成,经济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不论是解决中国自身的发展难题,还是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都要求我们继续埋头苦干,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最大的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我们既要保持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上,书写着中国人的自信、勇气、担当和能力。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中国经济的航船都会奋力前行。(人民网记者 朱剑红 龚雯 白天亮 田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