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1941年3月17日出生,台湾省高雄县人。1965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并于同年进入进德高中任教。1975年当选“立法委员”后,出任高雄县工业协会理事长。1981年—1982年入选“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召集委员,1990年又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职务。1992年,担任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政协调工作会主任兼“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和“中日国会议员联谊会”会长。在1993年—1999年期间先后出任六年两届“立法院”副院长职务,之后一直担任“立法院”院长之职。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3月王金平在连战宣布不会寻求连任之后,宣布竞选国民党主席。但在2005年7月16日的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直选中落败。随后王金平拒绝了马英九的邀请,放弃国民党副主席之职,但声称要作为中国国民党的永久义工。
台湾政坛“不倒翁”
王金平于1941年3月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返乡协助经营家族企业。在家乡,王金平开始走上从政之路,并在34岁时,当选为“增额立法委员”,成为当时“立法院”最年轻的“立法委员”。之后他连选连任,创下了“九连任”的光辉纪录。王金平在“立法院”共服务了近30年,被称为“政坛长青树,立法委员不倒翁”。
王金平走上从政之路主要得益于高雄县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门人、高雄县前县长林渊源的大力提携。有了基层实力雄厚的“白派”作支撑,王金平的从政路走得非常顺利。1980年王金平因违反“票据法”被起诉,1986年2月被判刑6个月,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该年底的“立委”选举中,王金平虽未获国民党的提名,但自行参选的王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上扎实的政绩,以及“白派”在地方上的实力再次获得连任,奠定了其在“白派”的掌门接班人地位。王金平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林渊源老县长,“每次我竞选时,老县长都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替我拉票,比他自己参选还紧张。”如今贵为“立法院院长”的王金平,依然对林老县长执礼甚恭,视林如父、如师、如友。笃信佛教的王金平把替选民服务当成做善事,只要选民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王金平在“立法院”大力为高雄县争取地方建设经费更奠定了他在该县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此外,王金平能一路从“立法院副院长”做到“院长”,与其一向坚持广结善缘、与人为善的作风分不开。王金平在政坛几乎没有树敌,从而获得“立法院”很多“立委”的支持。
扁、李极力拉拢的对象
2000年3月国民党丢失执政权后,“立法院院长”王金平身为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本土派大将,受到泛绿阵营方面的大力拉拢。李登辉意图拉拢王出来另组政党,以彻底分裂国民党。陈水扁更是将其视为策反国民党“本土派人马”出走的指标性人物。但王金平仍坚持一贯的“广结善缘”、各不得罪的作风,与各方势力交好。在2002年2月的第五届“立法院长”选举一役中,王金平因受到蓝绿两大阵营的支持,最后以近乎百分之百的高票获得连任。正因为如此,一些党内同志对王金平游走于蓝、绿阵营之间的政治立场大加质疑,呼吁其不要“脚踩两只船”。为消除外界疑虑,王不得不再三表明心迹,称自己是忠贞的国民党员,对国民党忠心耿耿,没有人比他更爱国民党。
强调两岸和平与稳定,但“不排除‘台独’选项”
王金平自1990年以来多次来大陆,1991年9月在北京受吴学谦副总理的接见,1992年9月曾陪同其妻到大陆求医。此一时期的王金平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建立和平解决争端机制,认为两岸仍以统一国家为目标,但“台湾必须争取国与国的对等地位”,以此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前提。
自担任连宋竞选总部主委后,王金平在两岸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他认为南部“独”的意识比较强烈,但不关心或不同意“独立”的人还是很多,强调“只要稳定与和平,台湾才能全心全力推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财政稳健,也能进一步提升民众所得,改善居住环境,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至于造成“统独”之间的内耗,造成大家更不团结、更加对立。另一方面,他在2003年12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泛蓝的两岸政策以“维持现状、台湾主权、台湾优先”为基调,泛蓝军至今没有否认“一边一国”,也绝对不会反对“台独”,在维持现状前提下,不排除“台独”成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敏感的岛内舆论分析,不排除“台独”选项是选战开打以来,泛蓝军战略的一次大跃进,其转向幅度之大,不亚于由反对“公投”转而以“公投”与泛绿军对抗。
2004年底“立委”选举前后,王金平在两岸关系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在两岸关系定位上,王金平于8月15日提出“两区三通”新论述,称此提议回避了台当局“两国”与大陆“两岸”的“难题”。在两岸交流方面,王金平于2004年9月19日表示,两岸关系应尽快解冻,有助于台湾加入亚洲经济体系,否则台湾会被边缘化,经济发展会窒息。在两岸协商方面,2005年1月1日,王金平表示,希望年内前往大陆访问,针对和岛内民众福祉相关的措施和议题,与大陆进行实质性的协商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