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第六届“立委”选举已经落幕,泛蓝阵营赢得“立法院”的过半数席位。这一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选前,人们普遍不太看好泛蓝,认为泛蓝在输掉“总统”大选后,士气低迷,内部矛盾凸显,缺乏方向感。而泛绿乘着3·20“总统”大选的胜势,加上具有执政优势,力量会进一步扩张。因此,在这场再次上演的蓝绿对决中,蓝绿在“立法院”的生态结构会发生变化,力量对比会出现逆转。泛绿有可能过半,即使不过半,泛绿的力量也会超过泛蓝。
实际上,泛绿选的不如预期,而泛蓝选的比预期要好,泛蓝能够过半,这是由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
1. 陈水扁选择议题失焦。
民进党擅长选举,尤其擅长操纵和牵引议题,把握议题的制高点,以打击对手,操弄选民。但陈水扁认为,他在“总统“选举中拥有过半数的选票,代表了台湾的主流民意。因此在这次“立委”选举中,陈水扁继续在政治性议题上、有争议性议题上和“国家认同”议题上打转,狂下猛药,和“台联党”比赛,争夺深绿选票,如提出“公投制宪”、“正名”等。实际上,民众对政治人物一到选举就大肆操弄这样的议题,而置公共议题、民生议题于不顾非常厌恶和反感。这次“立委”选举投票率不足六成,创历史最低,说明民众对政治人物每逢选举,就相互比烂、漫骂、抹黑、口水战、造谣和攻击,越来越冷眼以对,也说明陈水扁操纵这样的议题并未调动起选民的投票意愿。选后的一项民调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据台湾《联合报》12月12日所做的民调,对陈水扁在选战中提出的“正名、制宪”主张,有五成人不支持这样的诉求,只有二成九民众认同,说明陈水扁在操作这样的议题上是失败的,不仅脱离民意,挑动内斗,更吓跑了中间选民。
2. 在选举策略上,陈水扁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误。
基于3·20扭曲的选举结果,基于民进党四年多的执政和对台湾社会的绿化,基于泛蓝的不争气,民进党一开始就犯了过高估计自己实力,过分自我膨胀,低估对手的错误。因此在提名策略上,采取高额提名,泛绿未在提名时进行总量管制,出现了“僧多粥少,内斗激烈”的状况。很多选区票不够分,不易配票,产生泛绿最后各自猛攻深绿票,同室操戈的现象。而泛蓝这边恰当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比较稳健、稳扎稳打,提名时采取总量管制,提名比较适当,配票总体也较成功。
3.这次选举,从得票率和席次上看,台湾的政党格局与蓝绿力量对比与上届“立委”选举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基本上是维持着上届“立委”选举时的格局,变的只是席次在国亲之间的重新分布,蓝绿力量的总态势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是蓝绿的政治版块在起作用。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上,一直有“北蓝南绿,中间不蓝不绿”的说法,也一直有蓝绿基本盘的说法,而普遍认为泛蓝的基本盘大于泛绿。但是,由于今年的3·20选举是一个扭曲的选举,由于两颗子弹的作用,实际上这次选举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蓝绿双方的力量对比。而由于民进党执政四年,猛挖泛蓝的墙角和地方的力量基础,媒体也持续地被绿化,给人一种泛绿势力持续扩张,蓝绿力量对比在发生逆转的感觉。这次选举,泛蓝得票率46。83%,泛绿得票率43。53%,这是一个对3·20扭曲的选举的纠正,蓝绿回到基本面。证明在台湾社会,仍维持着北蓝南绿,蓝大于绿的政治版块。而且说明,虽然民进党执政四年,力量有所扩张,但蓝绿版块还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4.台湾的选民是理智的,善良的,拥有同情心的,也有一种补偿的心理。这种投票心理已经在3·20“总统”选举时明显地反映出来。这次选举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国民党籍云林县长张荣味因一桩经济案件在选前被逮捕,其妹妹张丽善拿下云林县第一高票,当选“立委”。选民选择个人是这样,选择政党也可能有这样的心理。这次,泛蓝过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选民对3·20不公正选举的一种补偿。
泛蓝过半,重拾到了信心,有利于凝聚人心、人气和力量。但泛蓝同样没有骄傲、自满甚至分裂与内斗的本钱,摆在泛蓝面前的问题仍不少。泛蓝应在重拾信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作为吸引选民的目光,以自己描绘的愿景给选民带来希望,只有这样,泛蓝才能为自己带来希望。
(作者:孙云,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