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本网报道 | 最新播报 | 分析评论 | 各方反应 | 图片报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两岸同胞 | 网友评论
  首页-专题-时政-两会第三次领导人会谈-两会对话与商谈的中断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新闻稿 (1999-6-28)
 
  来源: 国台办      日期: 2008-06-05 14:08

 
    今天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李亚飞与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在北京就落实汪辜四项共识交换了意见。

    今年3月,两会副秘书长在台北商定汪道涵会长于今年秋天访问台湾,与辜振甫先生继续深入进行包括政治、经济内容在内的高层对话。在此次交换意见中,海协就汪会长访台的行程路线,在台停留时间、与辜振甫先生对话的安排等事宜提出了新的建议:汪会长在台参访7天;行程路线为台北至高雄;在台北与辜先生举行两场对话,一为正式对话,一为小范围交换意见。

    汪会长访台是两会高层对话,包括政治、经济等内容对话继续和深入。这是两会已经达成的共识。两岸同胞期待着汪会长访台能够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因此,汪会长访台的准备工作,重要的是就两会高层对话的继续和深入认真的准备,当然也包括行程安排。

    今年1月以来,海协多次邀请海基会负责人来京就落实两会对话安排交换意见,并继续就汪会长访台作准备。海协重申上述邀请。

    关于落实两会对话安排,海协已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由两会共同举办两岸关系论坛,二是可以就解决事务性商谈中的政治障碍问题交换意见。海协重申这一建议,并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首先,由两会举办两岸关系论坛和研讨会,是落实汪辜共识第一项两会对话安排的建议形式之一,台方如不同意,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两会对话的安排,是汪会长访台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会对安排的共识不应回避,应切实落实。第二,海协和海基会是受权民间团体,两会共同举办的论坛或研讨会,应是得到受权的对话活动,与其他民间交流中举办的学术研讨活动,在性质、意义、功能上的不同,不言自明。第三,论坛由两会共同举办,自然由两会共同或轮流筹备主持,双方参加的人员完全由各自挑选、决定;过去两会均邀请过有关方面人士和学者以适当名义参加过商谈,辜先生去年来访时,也有若干学者参加,这种形式是有例可循的。不存在因此而“削弱海基会功能”和技术难以操作的问题。第四,照顾到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们建议论坛不设主题,自由发言。台湾方面可以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双方可在对话中求同存异、积累共识。如果能形成某些共识,可以为汪辜对话作准备,为开始两岸政治谈判程序性商谈和重开两会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创造条件。

    为推动对话,海协愿于8月底9月初组织一民间性论坛,邀请海基会负责人或副秘书长出席。如海基会接受邀请,与会的台湾学者和有关方面人士可由海基会指定和率领,海协不再另外邀请。论坛的地点、人数及其他具体安排事宜,两会可以经过充分讨论商定。

    针对海基会提出的“双轨协商”,李亚飞指出,海协在两岸重开协商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海协主张应尽速进行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并随之重开两会经济性、事务性议题商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实现直接“三通”,不仅是关系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和根本权益的突出问题,而且是真正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必由途径,应尽快通过对话和谈判予以解决。

    当前,两会接触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什么问题都可以交换意见,包括政治、经济内容和台湾方面关心的其他问题,都可以在对话中讨论。因此,双方在积极加强高层对话的同时,更需要就两会对话事宜作出安排。在对话中求同存异,积累共识,为汪会长访台做好准备,开始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及重开两会经济性、事务性议题商谈创造条件。而海基会回避对话安排,对我会关于攸关两岸同胞切身权益的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三通”、两岸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对话的建议不作回应。这不符合汪辜四项共识的精神,更不是落实四项共识的务实态度。

    海协从维护两岸同胞权益出发,曾积极与海基会进行事务性商谈。但台湾方面一方面回避政治谈判,另一方面又在事务性商谈中突显“司法管辖权”等政治分歧,致使具体事务性问题难以获得解决。事实证明,达成事务性协议的根本条件在于排除事务性商谈中的政治分歧。如果海基会确有解决事务性问题的诚意,海协愿听取海基会对辜振甫先生去年10月提出的如何排除事务性商谈中的政治障碍问题的具体意见,海协也愿意就此发表意见,并建议作为两会对话的一项内容确定下来。

    海协提出,当前,两会通过个案协助有效地解决了两岸劫机犯遣返等事务性问题。并通过日常沟通开始逐步解决相互协助送达文书等问题。为有利于打击犯罪,我会又提出在不违反各自规定的前提下,相互协助调查取证。事实证明,解决事务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以务实的态度回避政治敏感问题。在两岸交往中的具体事务性问题,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