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2009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60772亿元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刘劼 王攀 缪晓娟)在中国经济度过了危机中最困难的一年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内部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迫使中国开始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动真格”。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中国已经迈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其成败直接关系到调结构的大计。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从“保增长”到“调结构”,其中最大难点和突破点在于政府要“下决心冲破传统阻力,出台体制改革措施”。
2009年岁末,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的50位国内经济学家,在一项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问卷调查中,选择的前五位都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扭曲资源配置、消费需求不足、权力缺乏监督、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从前都是先解决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也不太容易伤及既得利益集团。再往下走,必然要对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行较大的调整,难度要大得多。”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他指出前几年的国企收入分红试点虽然是一次突破,但在分配面和比例上都很有限,国有资源收益并没有转移到老百姓手中,让全体人民受益。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认为,经济结构的调整绕不开垄断行业改革这道坎。
“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资源配置必将导致效率低下,威胁公平竞争。金融危机时政府的救市措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危机过后经济要恢复再平衡,市场自身的作用才是主导。”张小济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胡锦涛总书记近日讲话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
打破垄断的重要一环是资源要素的改革。庄健认为要素价格的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
“劳动力工资、能源价格、资金成本被人为压低,这还是一种粗放的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不解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一句空话。”庄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