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庄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人民网记者 任晓坤 摄
前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关注“三农”,说明这一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因此,不少政协委员将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为农村工作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出身自农村,所以他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刘晓庄在访谈中强调:“不能再让农村的教育‘短腿’更短。”
刘晓庄认为农村义务教育有两个主要问题,“首先就是教育经费问题”。
“现在国家的拨款是按学生人头来拨款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成班率比较低,可能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学生,但这些学校又必须得办,这就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刘晓庄仔细给记者分析了教育经费问题出现的原因。
对此,他建议,国家拨款先要“有一个基数。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至少要保证一定的经费,能保证一所学校正常的工作运转。不论学校大小,这笔经费都是一定的,然后再按照人头来划拨经费,这样就比较合理了。”
除了经费问题,刘晓庄还提到,师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农村的一个小学老师可能一个人教几个班、几个类型的课程,可能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美术,但他的专业可能就是语文,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现在农村的老师年轻人很少,都是岁数大的人。老教师掌握的知识已经严重落伍。这样,农村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农村的义务教育本来就是个‘短腿’,如果师资问题不解决,这条腿将更‘短’。” 刘晓庄谈到这个问题感到痛心疾首。他表示,国家一定得重视这个问题,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比如鼓励其他教师到农村去。“但光鼓励不行,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比如规定农村的教师优先评职称,享受住房补贴等更多福利;甚至强制城市的教师、年轻教师必须支农、支边,要求他们在农村服务一定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