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青报:坚定信心不仅仅是表决心

  时间:2009-03-05 14: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应对金融危机,缓解日益迫近的经济衰退、内需疲软和就业艰难的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无数政策措施,媒体、网络也作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分析和评论。此时,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人大和代表社会各阶层参政议政的政协,更应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两会代表委员正以百倍信心参政议政,很多议案和提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但是我们也希望坚定信心除了表决心,还要拿出更多的真知灼见,此前各地两会上传出的一些豪迈誓言和五花八门的“雷人”提案、议案,说明少数代表委员,还没有认真考量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所应该“代表”的那部分老百姓(或社会群体)的要求。

  信心确实是眼下最缺乏、也最需要的东西。但我觉得,人民选举这些代表劳师动众地去县城、省城,乃至千里迢迢赶赴北京开会,肯定不是让他们代表自己去向政府表决心的,甚至主要也不是派他们去给政府提建议、出主意的。人民托付给这些代表和委员的任务,是去诉求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去监督政府的行为。而要负责任地行使好这项权力,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对当前的各种棘手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辩论。

  比如,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近来各地都推出了一些“对症下药”的举措,有些地方说要在大学里搞“学士后”培训站,还有一些大学提出要将MBA招生面向本科生……我不是教育专家,很难评判这些“点子”的好坏。我想指出的是,如果这些做法不是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避免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话,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无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我并不是说失业矛盾不突出、就业问题不重要,而是说教育本身有它自己的规律,病急乱投医大多逃不了旧病未除、有添新疾的结局。教育的长期目标确实应当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这决不意味着教育就应该为某一个具体的GDP和失业率数字服务。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设计一个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紧密挂钩的弹性学制呢?那不比什么“学士后”、“MBA直接招本科生”更加科学合理?如此简单的道理,那些教育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显然要比我这个门外汉有见识得多,遗憾的是,几乎听不到来自他们的反对、哪怕仅仅是商榷的声音。现实困难面前,时常是“药方”满天飞,对“病症”的诊断却远远不够,而对各种“药方”的“疗效”和“副作用”的事先评估更是一片空白。诊断和评估就意味着必不可少的辩论。讨论越充分,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深入,也只有经过了反复把脉问切的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开出一张可靠周全的好“方子”。

  与治病相比,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那些开药方的“郎中”本身并不能置身事外,因而他们开出的方子难免会明显(直接)或隐蔽(间接)地倾向于他们自身的利益。这种时候,就更加需要一个程序合理的辩论机制。近年来,有不少媒体频繁地质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立场,比如有人认为潘石屹作为一个人大代表,罔故社会民意,仅代表了一小部分房地产商的特殊利益。其实,潘代表本身就是房地产商的代言人,要他为那些渴望房价下降的小老百姓代言,那才是“南辕北辙”。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人大代表到底代表谁,而在于社会每一个阶层和群体,都应当有权利推举自身利益的代言人,所有代表不同利益的代表和委员们,能够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为各自的利益群体展开平等博弈。

  今年的两会确实应该是一次在金融危机阴霾之下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会议,但我们更应当期望它是一个针对当前严峻形势畅所欲言且充满知识含量的辩论场,而不仅仅是一个表决心的场所。

 
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