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徐 蕾
嘉 宾:梁国扬(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会长)
吴能远(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
乐美真(政协委员)
两岸携手是大势所趋
问: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台湾经济成长率创有史以来最大衰退,预估今年GDP为负值。岛内舆论呼吁,要改善经济状况,就应强化两岸经贸往来,借助大陆内需市场的力量,度过金融危机。请问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意义在哪里?
梁国扬:如今的金融危机对两岸来说,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契机。实际上,两岸经贸关系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很多外向型加工的台湾企业在大陆投建加工工厂,再把产品外销到欧美。他们在创造自身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和就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依赖型、劳动密集型特点明显的台资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对于大陆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应该说,救大陆台企既是帮助台湾,也是帮助大陆,不能割裂看待。
胡锦涛主席多次强调说,加强两岸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今年2月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要求台行政部门建构合理框架,签订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这说明两岸携手是大势所趋,两岸只有携手才能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两岸只有携手才能走得更长远,这是互补、双赢的事情。
乐美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可以说,两岸经济合作是解决目前面临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暂时搁置政治分歧,为两岸人民谋幸福的最佳途径。
尽快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问:具体来讲,面对金融危机,在两岸携手合作方面有何建议?
梁国扬:全国台联一直非常关心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他们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融资难问题上,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台资企业贷款担保有难度。虽说从大陆的政策面讲,一直都是非常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但落实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我认为,在两岸金融机构还没有联手合作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出面担保是有可行性的;另外大陆的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与岛内的资信较好的银行合作,使得台资企业在岛内的资产情况、信用情况有途径传达给大陆银行,使得台资企业在台资产可成为担保物、抵押物,部分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台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在具体落实上与政策还是有差距;台资企业还急需要升级换代、自主创新,在产业政策和规划上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上所说的关键要落实,要面向中小企业,而且要快。
吴能远:我认为两岸应该尽快签订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并积极就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展开尝试。比如构建“海峡经济区”为试点,率先在台湾地区和海峡西岸地区内进行两岸政策协调、资源整合、产业对接等试验,探索一种契合两岸现实、符合双方需要的经济合作机制。我很期待两岸今年能就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建立货币清算机制、达成投资保障协议、避免双重课税等进行商谈并达成协议,这将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
乐美真:我建议两岸应推动新一轮产业垂直分工整合,发挥各自长项来打开内部和外部市场。比如说,台湾高端技术多、研发能力强、服务业发达,大陆则在制造业方面有优势。两岸在经济上有如此多的互补性,应该充分利用。
另外,目前来看,两岸金融界的联系还不是很热。希望可以在监管允许的前提下,推动两岸金融机构互设,完善双方的资金清算支付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4万亿”同样惠及台湾
问:前不久大陆方面宣布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极大增进了民众和企业的信心。在大陆的台企是否也能享受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利益?
梁国扬: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台企而言也是机遇。国台办主任王毅就明确表示过,中央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投身产业振兴计划,因此,台资企业大可开怀分享4万亿投资大蛋糕。
吴能远:台企当然会获得利益,比如说,“家电下乡”这一举措就给相关的台资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
乐美真:我相信,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权益。常言说,“快鱼吃慢鱼、群鱼吃孤鱼”。在这次的金融危机面前,两岸携手是抓住很好的时机,尤其是台湾,密切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才能避免经济边缘化。
200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